银行 社区服务 每日签到 会员排行 网站地图
  • 2380阅读
  • 3回复

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楼层直达
级别: 上尉
[棋中红钻2级]发帖数量≥100篇 [棋中黄钻1级]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2级]贡献值数量≥5点 [棋中彩钻2级]精华帖数量≥2篇
发帖
369
金币
448
威望
2
贡献值
5
乐币
0
主题
92
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演讲者:感知生物学家 布鲁斯·利普顿博

视频翻译:小龙虾

文字整理:风总是吹、尚林

视频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uUeLcGE4ts/
一、前言
谢谢!我要感谢道格.帊特给我提供这个在此汇报的机会,还要谢谢各位能来参加这个报告会。因为我有一些非常非常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要和大家分享,这些研究成果和“到底是什么教条掌控了生物学密切”相关。

我是细胞生物学家。我研究人体肌肉细胞的克隆,从人体分离出细胞,将它们放入组织培养皿培养,研究个体细胞,致力于弄清到底是什么影响了细胞命运、又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营养不良性病变、是什么又让它们恢复生机、调节过程又是怎样的。在这项研究中,我逐渐得到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和既定的科学基础 (即生命的一切都是由基因操纵的)完全不同。随着实验的深入,我发现:
是细胞对环境的感知操纵着细胞。在细胞水平,感知就是感知,而在机体水平,感知则是观念!实际是我们的信念选择了我们的基因,继而再选择了我们的行为。这里面最壮美的部分在于我自身生命的蜕变: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基因研究者,跃升成了新时代灵性科学的粉丝。

整个演讲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我会通过分子间的联系向你说明
观念如何改变基因。这绝非空洞无趣。重要的是,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我的好友兼同事罗布.威廉姆斯会告诉大家如何快速转变观念的方法。转变观念并非那么困难的过程,实际上几分钟内就能完成。所以呢,这次演讲既有新的科研成果,又有新方法。

[font=&quot]
二、过去的错误观念:基因操控着生命的各个方面
在正式开始之前,让我们看一句真理:“知识就是力量”。知道得越多,生存的机会和成功的几率就越大。确实如此,但还有一样:“缺乏知识,就缺乏力量”。为什么这一句和我们有关?我们获得的信息都是关于健康和基因。

我们过去经常听到类似的故事,甚至今晚你也可能读到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基因操控着生命的方方面面》。我们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的基因来自我们的父母。当你从父母那儿遗传了基因后,突然之间基因控制着你的全部,你会觉得自己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遗传的受害者”。如果你得知家族内部易发癌症,你会觉得:“天呐!我也中了定时炸弹,我今后也会死于癌症!”、“别问我为什么。跟我无关,要怪就怪我的父母!”,这种观念的问题在于,它会延伸到另一个层面:“如果无法改变你的基因,你会觉得:既然无法弥补,我干脆听天由命。”这就是致缺乏力量的结果。

[font=&quot]因为这种错误观念相当于在告诉人们:你干不过你的基因!但如果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呢?让我来解释一下我们所讲的,我们从DNA这张图开始讲起。

我们从学校都学过了,每天还能在媒体上看见它。外界信息告诉人们,基因决定了人的基本特征或性状,不仅包括你的身高,头发的颜色,眼睛的颜色,还包括各种情绪:焦虑,肥胖,同性恋倾向,是否好斗,害羞或快乐,所有这些都被归结于基因的结果。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按照这个观念,在受精的瞬间,你的生命轨迹已经形成,你的余生已经毫无悬念了,因为一切不过是继承你父母的基因。

所以,关于基因,我们今晚会谈到一点科学的东西!我不会讲太多复杂的概念让你们听得一头雾水,我会给大家展示其中的联系。

基因(DNA分子)最初是在细胞核内被发现,事实上,所有的基因都在核内或核区。来看看这篇最近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看看第一句直接概括了细胞核所扮演的角色:“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这就是传统认知!认为细胞核才是指挥中心,因为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核内。基因又操纵着一切,所以细胞核就是集权中心,鉴于操纵所有细胞的是大脑。细胞是人的基本组成单位,人体有将近50-75万亿个细胞,人体的所有功能都在每一个细胞中有所体现,每个细胞都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总而言之,人体的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相互对应的,细胞里有的,人体也有,人体里有的,细胞也有。

所以当我们谈及人体的总指挥所——大脑,我们再看这里,回想一下刚才在《科学》杂志上读到的,“因为DNA都在核内,所以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于是我们得到如下假设:如果细胞核是指挥中心,那么细胞核就相当于细胞的大脑,这倒是个有趣的概念。为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把任何一个活体生命的大脑取出,那么会造成什么结果?当然是死亡!但如果我们把细胞核从细胞取出呢?按理细胞也应该死亡。然而真相是:
从任何生命体取走脑组织,生命就结束。但从细胞中移走细胞核,细胞丝毫不受影响。换言之,取走全部基因,细胞还能活2个月甚至更久。而且并非呆板,却是照常运作。如同未取细胞核前一样:游动并和其他细胞发生交流、继续摄取营养、长大、新成代谢、照样能识别毒素并避开毒素、识别可摄取物、并向它们迁移……从根本上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把基因从细胞中全部取出,却丝毫木有改变细胞的一切行为特点。所以可以下个定义:细胞核绝不可能是细胞的指挥中心。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仍受调控

所以结论是:
“基因并不控制生物!”很多年前科学界的假设(基因控制生物)是错误的!并没有得到实验佐证,但听上去似乎如此正确,以至于我们都被忽悠信了!但事实上呢,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结果的公布,我们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为什么是个笑话呢,让我这么说吧,如果这个机制真的如教科书所说:生物全部受控于基因。那么如果要形成人体,前提是至少必须有120,000个基因负责编码表达不同的蛋白质,而人类基因组工程的结果是:只有不到35,000个基因...超过90,000个基因都找不到...意思是:并非基因少了90,000个,而是我们的观念全错了。基因并不像人们想的,能控制生物,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真是奇葩了,他们本以为可以把假想的所有120,000个基因的蓝图都揭示出来,结果是并没有那么多基因,2/3的基因都根本不存在。

这只能说我们对从前的生物学要换换认识了,尽管如此有趣,
新的认识在最近10年才浮出水面。所以我将和大家分享的东西实际是近10年的研究进展,其中有趣的部分是:人类花了10~15年从迷途里走出来,向公众宣布新的认识,那么那些教科书呢,都是至少15年前的版本了,所以今晚我们讲的,可谓是“未来的教材”。你将接触到近10年的科学成果。(即当今教科书上有关这部分的知识是错误的)

[font=&quot]
三、信号分子激活蛋白质,蛋白质运作产生行为
我将要来说一说人体细胞的神奇结构,谈谈它如何运作。在座所有人的细胞都有一样的功能,就像我们的身体有不同的组织,细胞内部也有行使对应功能的“小组织”,这是细胞内的呼吸和消化系统,都是细胞内的结构。问题是,我们真正要找的是:细胞的“大脑”。因为直到几分钟之前,传统观念还是“基因是细胞的大脑”,但我把基因剔除后,还是有个“大脑”在起作用。由此看来,对于细胞的运作规律,我们必须要另寻说法了。

那么首先我给各位介绍一些关于细胞运作的基本常识。细胞像一个个机器,由零部件组成,只不过零部件是蛋白。细胞是由蛋白质这种零件构成!细胞内有大约70,000种不同的零件,所以当你剖开一个细胞,把它们取出,你会发现,基本元件就是蛋白质。这非常重要!因为当你对着镜子看自己时,看着自己的棕色头发,蓝眼睛,身高多少,都得归功于蛋白质。蛋白质为结构形成提供基础,这些部分的组装也一样,这些“机器部件”有趣的是,我可以在试管中让它们行使功能。比如在试管中消化,我只要将消化某种蛋白的酶提取出来,放入试管就ok了。还能让肌肉收缩,我提取出控制肌肉收缩的肌动蛋白等元件,放入试管里,让肌肉就在你眼前收缩!还可以在试管里模拟呼吸过程等等等等。
重申一遍就是:细胞就像一部机器!由多样的零部件构成,零部件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生机。

现在我们来谈谈“零部件”。我刚提到构成人体大约有70,000~90,000种蛋白质。关于这部分有个有趣的认识,
所有的蛋白质,都像这根直线,每个都是一条线,这个小珠,一个单元,叫做氨基酸。所以你去保健品店买氨基酸,买的就是这种小单元。那么是什么造就了70,000~90,000种蛋白质呢?答案就是:首先,如我所说,它们都是线性。这是共性的东西,区别是啥?两点!第一,链的长度,长链包含不同数目的氨基酸,最重要的是第二点,氨基酸的不同排列方式决定了蛋白质的不同。或许让大家通过一条链珠来想象结构如何形成确有难度。现在我用管道来代替小珠,管道配件有三种形状,45度角配件、90度直角配件、外加一个直的,和20种氨基酸相比,我只展示3种形状。

现在组装它们,你们看到的是,我相当于创造一条线性链,但现在没有那么灵活了,成了比较僵硬的骨架。当我继续组装,把管道配件链接起来,大家可以看到,结构基本成形。记得我们刚说的吗?
导致蛋白质之间区别的是链的序列和长度!如果我把它拆卸,再以别的顺序重新组装,你认为我会得到一样的形状吗?以不同的顺序组装氨基酸,序列将会决定结果。原料不变,以不同的顺序插入,则产生的形状和之前大不相同。

重点是什么?
第一:不同的氨基酸排布顺序,造就不同的蛋白质结构。第二:如何形成70,000种不同的蛋白质呢?每一个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不同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不同的线性链。比如现在我只有一种蛋白,如果整个人体只有一种蛋白质,那么人体就成了个雕塑,毫无生机可言。生机从哪里来?这才是最重要,最具意义的问题!我用蛋白质制造了一个机器,但生机何在?活力何在?生机就是指万物能自如运作,因此运作从哪里来呢?

现在我就演示给大家看看。非常简单,因为这涉及对
“生机是如何产生”的终极理解。当我们把管道配件组装在一起,我把它们像小珠那样互相连起来,但它们能扭动。因为它们的结合处是活的,因此我能改变这个蛋白质(用管道配件模型来表示)的形状。我给大家展示两种形状。

在那之前,先告知大家一个信息,末端的黄色片段带的是负电,两个黄色都是。为什么这个如此重要?这就要提到基本的科学观点了,当两个带相同电性的物体接触会互相排斥,两个带相反电性的物体接触会互相吸引!所以我通过扭动它们,来展示同一种蛋白质的两种不同结构,然后你们来告诉我哪种结构更稳定,ok?

假定这个就是形状1,现在我给你们看形状2。然后你们来告诉我哪种结构更稳定。形状1还是形状2?当然是形状2。原因呢?因为两端的负电会互相排斥,导致两者互相远离,所以显然形状2更稳定,棒极了....所以这个蛋白质呈现为形态2。现在假设你的身体中有这种蛋白质,同样末端是负电,而这时来了一个环境信号。我现在就来说说环境信号,可以是分子,原子,甚至是能量。但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它是个分子,假设它是雌激素,一种荷尔蒙,假设它带很强的正电。而这个蛋白质无论处于1号形态还是2号形态,两端都是带负电的。现在雌激素开始向处于形态2的蛋白质移动,两个带相反电性的物体接触会怎样----突然之间你会发现二者结合了。雌激素分子结合到了蛋白质分子上,而结合端点所带的正电荷比负电荷多。所以现在雌激素分子带的仍然是正电,那么蛋白质的结合端点也是带正电的,而它的另一端是带负电的,问题非常简单。现在的处于2号形态的蛋白质会变成1号形态,因为相反的电荷互相吸引。这非常基础,但非常关键。

也就是说,本来比1号稳定的2号形态一端与带大量正电荷的分子结合后,蛋白质会变成1号形态,因为此时1号形态是更加稳定的。那么如果拿开正电荷分子,蛋白质又重新变成了2号形态。

刚刚我们看到了两种稳定的结构,区别在于我加了一个分子后,它从一个稳定结构转换成另一个,这样说能明白吗?
这就是生机的源头:生机是蛋白质的运动!蛋白质一直活动,当它们变换形状时,它们能行使功能。所以通过打开和合拢这个蛋白质,我能让它行使功能,你们会问:能有什么功能呢?让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是个蛋白质,这是一个信号分子。我现在这样站着,当信号分子靠近我的手,我变换成这种姿势(把信号分子抛出去,),然后信号分子脱离,信号分子脱离后会怎样?手又回来了(手回到抛出去前的姿势)。然后又一个信号过来,我又转变回来(再次抛出去,然后把手收回来)。

虽然是个简单的动作,但和我们要谈的有啥关系呢?如果你的房子着火了,假设我还是中间那个蛋白质,并且身边有人给你递水桶,我将怎么做?接过来,再传给另一个人。道理很简单,
蛋白质提供物理结构,当和信号分子接合后,蛋白质同时又能转变形状,所以本来看似雕像的蛋白质,当信号分子出现后,蛋白质能做功了!在细胞内开始忙活了!

以消化功能为例,一个食物分子靠近消化酶(蛋白质),酶改变构象,然后食物分子被处理,消化的本质就这么简单!因此我们说,
人好比是个机器,机器的结构由蛋白质零件决定,蛋白质都是这种由氨基酸构成的线性链,最终结构是由氨基酸序列以及带电情况(这很关键)决定的。当总电荷平衡,构象趋于稳定;如果改变其中电荷,形状随之改变,看似简单,却是基本科学原理。

再看这里,这个图来自于《科学》杂志,左边绿色蛋白质的骨架和右边黄色的一样,(绿色蛋白质的骨架有一个凹陷处,黄色蛋白质的凹陷处镶入了一个钙离子。)这个例子里的蛋白质是控制肌肉收缩的元件之一,肌肉收缩功能取决于信号源: 钙离子。当钙离子出现并和绿色骨架的凹处结合,整个蛋白质的带电情况被改变,于是从这种绿色非激活状态1转变到黄色激活状态2,去除钙离子,它又从状态2变回状态1。所以存在非激活和激活两种形态,转变过程则由钙离子引发。

[font=&quot]所以根本而言,蛋白质提供结构基础,同时也提供行为基础。你的行为就是每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基础就来自蛋白质的活动。所以归纳一下就是:信号分子和蛋白质互动产生活性蛋白质行使功能,而后产生各种行为。或者说信号分子激活蛋白质,蛋白质运作产生行为。为什么这个如此重要?原因在于如果只有蛋白,没有信号分子,会怎样?什么都产生不了!蛋白质的运作都取决于信号分子。因此我们说,细胞的“大脑”是给信号分子下各种命令,使细胞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某种结构。我们接下来要搞清楚细胞的“大脑”。
级别: 上尉
[棋中红钻2级]发帖数量≥100篇 [棋中黄钻1级]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2级]贡献值数量≥5点 [棋中彩钻2级]精华帖数量≥2篇
发帖
369
金币
448
威望
2
贡献值
5
乐币
0
主题
92
只看该作者 一楼  发表于: 2018-10-12
四、“细胞膜”是细胞的大脑,细胞核是复制中心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长话短说,细胞真正的大脑是细胞的“皮肤”:细胞膜。你或许疑惑,什么?细胞的皮肤是细胞的大脑?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答案藏在胚胎学中。胚胎发育初期只有3个胚层,负责形成所有的组织器官,3个胚层分别是: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每层都由细胞组成,每一层负责发育成不同的器官和组织。有趣的是,最外面那层:外胚层,只负责发育成两样,即表皮和神经系统中的大脑,即大脑从表皮发育而来。

由于细胞膜是介于外环境和细胞质之间,所以细胞膜能读取外界信息,然后再把信息传达给细胞内的蛋白质。我告诉过大家,尽管细胞核不在,但细胞活力依旧,原因就是细胞核并非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复制中心,负责细胞的复制或元件更新。好比机模,有建造所有蛋白质的源模版,但细胞核并不知道何时该表达何种蛋白。细胞核没有智能,只是重要的模版源头。所以我把细胞核从中移走,并没有改变细胞的任何活性,但细胞最终的确还是会凋亡,不过原因是:所有的零件都到寿命了。然而没有核,就不能表达新的蛋白质零件。细胞最终就挂了。所以核不是控制什么,而是提供模版信息。所以基因和细胞“大脑”没有丁点关系。

五、细胞膜对外界环境因子做出反应,从而产生行为

那么细胞膜如何运作呢?首先和一个环境因子结合,环境因子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阳光、热空气、声音、化学物质、气味、味道,环境因子又称为主要信号。接下来发生的是,细胞膜通过读取环境因子而激活了细胞内的第二信号,由第二信号向蛋白质下达指令。所以行为是由细胞膜对外界环境因子作出反应而介导的。所以我如果排除一切环境,细胞则毫无生机,生机是由细胞对环境作出反应而来。你的生机来自你对你身外的环境作出反应,所以这些环境因子实际在调控你的蛋白质,让你产生行为。所以你的行为跟基因没有关系,你的行为来自于你如何看待环境因子,又称为“感知”。然后把这种感知信号转换成“挑选正确回应该信号的蛋白质”的过程。

六、细胞膜工作原理:“接收器”捕捉环境信号,“效应器”转换成行为

——没有信号就没有行为

接下来的问题是细胞膜如何工作。非常有趣,也非常简单。当我们研究长在培养皿里的细胞时,细胞膜表面看起来很多泡泡,但当我们放大显微倍数后,细胞膜看上去就像三明治。中间是一层脂层,正是脂层让膜成为一面屏障,因为外界的水进不去,细胞内的水也出不去,所以膜内环境就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得以运作。但是只有这样三明治结构的膜没有功能,因为我漏掉了最重要的一样:镶嵌膜内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膜外信号做出反应,从而激活行为。

细胞表面全都是像天线一样的内镶蛋白,它们大量地分布于细胞膜上。这些蛋白质和外界环境互动,再把这些环境信号转化成内部行为。

让我来解释这如何实现。这就是膜(右图), 这里有两种不同的蛋白质。虽然膜表面由上千种蛋白,但基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上面有“天线”,也就是接收器,就好比屋顶接受电视信号的天线,作用就是接受信号,信号通过线路传入电视,电视再把信号转成可视画面。重点是很多的蛋白都有这种天线接收器,这些竖起来的就是天线,位于细胞表面,然而它们接收的是环境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是葡萄糖,告诉细胞外界有糖份存在,或是组胺,告诉细胞该做出应激反应了,或是胰岛素,告诉细胞该调节代谢了。

每一个不同的信息,都有不同的天线去接收。所以说细胞表面分布着接收各种信息的天线,所以环境信号被天线捕捉。接下来,信号被第二类蛋白(效应器)转换成行为。有三种不同的渠道,第一类蛋白中间有个能让信号分子进出的通道,第二类:酶类,促进新成代谢反应,第三类:细胞骨架蛋白,可以改变细胞的形状。比如现在有个毒素信号进入,对应的接收器探测到了,于是就跟临近的蛋白说:那是毒素信号,我们快闪!然后效应器就带着它们就跑了。一边是输入,一边是输出。所以蛋白质相互协作,接收器接收信号,效应器做出反应。

你们有接收器吗?当然!最明显的是哪个?眼睛!耳朵!鼻子!触摸!你们的接收器在哪儿?在皮肤下!所以你们和细胞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虽然蛋白质看起来不像鼻子或眼睛,但功能却无两样,如果这个接收器接收光信号,那么它就等同于细胞的眼睛,当光信号被它捕捉,细胞就会说:“哇!我看到光了。”一旦它感应到光,它就会通过和临近这个蛋白联系,把信号转换。

让我给你们解释这如何实现。输入端(天线),和负责产生行为的输出端联结,我用这个受体模型来说明。我将播放动态演示,膜上面有一个天线,天线正在扫描环境中的信号(蛋白质是直接贯穿细胞内外,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瞧瞧这形状,当蛋白质和信号因子结合后会怎样?形状改变!所以基本而言,蛋白质处于细胞内

如果有信号分子,蛋白质就会被激活,底端的形状就会改变。而如果我们处在细胞内看到这些悬挂蛋白的胞内部分发生改变,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改变得知它发现了胰岛素。

接下来,当我接收到外部信号,我需要释放二级信号因子去激活细胞的各种行为,这个例子里我用的是通道类型,看起来像个橄榄。这个蛋白质在细胞表面移动,注意顶部的通道关闭状态。

当它打开,信号因子就能穿过通道进入细胞内部,而且只有和通道孔径契合的才能进入,否则不行。静息状态的通道蛋白是关闭的,一旦激活则蛋白通道打开,信号分子就能进入从而调节细胞行为。

让我们现在把二者放在一起看,看看是怎样的机制在调控生物。输入和输出部分,左边蛋白质负责搜寻信号,右边蛋白质负责把信号转换成行为方式。下面那个是连接器,但是现在它的形状不契合左边蛋白质的下端!所以表明没有发现信号分子,也没有行为。但当信号出现,左边蛋白质下端的形状改变,当形状改变后连接器就能契合上了,连接器连接上去并打开右边蛋白质的通道,于是传入二级信号给细胞下达指令。这个指令则和外环境信号源的信息相关。所以说细胞的行为是由环境信息的输入实现调控,然后实现输入信息到行为的转换。

如果我们把接收天线移走,那么它就不能感知到任何信息,于是不产生行为反应,细胞将完全处于混沌状态。这意味着,细胞行为和外界信号挂钩,没有信号就没有行为。好比刺激导致回应:信号给予刺激,细胞给予回应。所以总而言之,接收器先读取环境,再和效应器发生联系,效应器通过释放二级信号传达命令。与接收器接触的是初级信号,进入效应器传达行为指令的是二级信号。

所以以上这个单位负责控制特定行为,但一个细胞可能同时有上千种这类单位,所以这相当于是个开关。当胰岛素出现,代谢开关触发;当组胺出现,自我保护机制触发。因此一种信号源对应一种开关。能理解输入和输出之间“开关”的比喻吗?我们换个方式解释。受体(接收器)的功能是认知外界环境,负责“看”,但它必须把信号转换成生物行为。所以输出端的功能是对初级信息产生物理感应。这样好理解了吗?


级别: 上尉
[棋中红钻2级]发帖数量≥100篇 [棋中黄钻1级]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2级]贡献值数量≥5点 [棋中彩钻2级]精华帖数量≥2篇
发帖
369
金币
448
威望
2
贡献值
5
乐币
0
主题
92
只看该作者 二楼  发表于: 2018-10-12



七、感知系统控制行为


为什么这个如此重要?回过头来重新看这个问题:这个机器实际在干嘛?它在对信号做出特定的回应。它代表了“通过物理感应实现对环境的感知”所以这个控制单元到底叫什么呢?感知系统。感知:意指通过物理感应实现对环境的感知。所以当我们回头讨论这个东西的功能,答案是:它是感知系统!它感知外界信息,激活细胞行为。整个过程不涉及任何基因,仅仅是刺激与回应。刺激来自受体,效应蛋白产生回应。蛋白质的运作由信号控制,但通过感知系统实现。


所以我们得到的第一个结论十分基础和简单:“感知系统控制行为。” 没有感知系统就没有行为。这是第一个结论,没有牵涉任何基因。


环境因子激活蛋白质。利用受体和效应蛋白,实现对环境信号的转换。……


而二级信号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内部,这种二级信号同样必须经由效应器激活才能与细胞内部的其他下游蛋白结合而产生行为。激活下游蛋白的真正源头是环境初级信号和细胞内的二级信号。结论是:细胞的行为并非预先编好的程序!细胞的行为是随着环境变化而随时调节的!


八、DNA不控制生物,它只是建造蛋白质的蓝图


如果环境信号出现,但细胞内却没有负责产生行为的下游蛋白质,细胞就会束手无策。下游负责产生行为的蛋白质从哪里来呢?终于和DNA扯上关系了!DNA的角色是啥?DNA双螺旋实际是储藏所有蛋白质编码信息的模版。表达特定蛋白质关键信息统统在DNA中。所以DNA是建造蛋白质的蓝图。如果没有需要,DNA就处于沉睡,仅仅如此!


那么我怎样才能激活基因呢?大家听说过癌基因吗?你会问:什么?让我得癌的基因?答案基于一个简单事实:基因无法自我激活!这是一个基本的生化知识:基因无法自激活/失活。基因的激活和它自己无关,所以“癌基因”的概念是个纯粹谬误的概念。我引用Njhout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的一段对真理的简单陈述,因为这段陈述太精彩了!他说的是:“过去50年我们一直认为基因控制一切,这一错误观点不断被重复以至于教科书上铺天盖地全是这个说法。结果这根本不是科学事实!这并非真实!”那么事实是什么呢?首先,“基因控制着生物”这一传统观念完全错误!因为基因无法自激活/失活。一个连自控都无法实现的个体如何控制其他事物?因此答案是:基因并不负责控制这一环。


九、感知控制基因的表达


为何我们需要激活基因来呢?是为了制造新的蛋白质支持细胞的各种行为。Njhout在文章如是陈述:“当细胞需要新的蛋白时, 启动基因表达程序的是环境信号,而非基因的自身属性。”听起来很复杂,让我们换个简单说法:“激活基因表达的是环境中的信号。”选中表达某个基因并非基因自己的选择,而是“对环境作出的回应”选择了要表达的基因。


所以如果你有个潜伏了35年的癌基因,你仍然活蹦乱跳的说着:“看,我没有癌症!”然后突然之间,癌症出现,那么我们到底该怪基因呢还是别的什么呢?罪魁祸首是环境信号!应该追究是什么环境因素促成那沉睡了35年基因的激活。哇...之前我们一直追究基因本身而现在我们应该集中追究真凶:环境中的信号源。


让我解释这是如何发生的。核内包括50%的蛋白质和50%的DNA。过去50年人们一直过于关注基因,为了研究DNA,他们找到细胞核,将它裂解以至暴露所有染色体,之后再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并丢弃所有蛋白质。过去50年一直如此,而近几年大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一直以来丢的是什么?答案是:把真正控制基因表达的成分丢了50年,只在单纯研究DNA。要知道在任何有机体中都没有所谓“纯粹的DNA”这种说法,DNA永远和蛋白质挂钩。那么蛋白质的功能是什么呢?蛋白质围绕DNA形成一个套筒,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我要表达的意思。假设我的手臂是表达“蓝色眼珠”性状的基因。DNA放回核内就等于我把袖子(代表蛋白套筒)放下来,挡住了手臂(DNA),现在就不能读取基因的信息。如果要读取基因的信息你需要干嘛?把袖子(蛋白套筒)卷起来!问题是什么导致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来着?是环境的信号因子!信号分子使得蛋白质形状改变,并从DNA上松落(卷起袖子),我就能读取基因信息了。当信号因子脱离,蛋白结构重新变回,再次套住袖子。所以基因一直是静息状态,只是蛋白在与不在罢了。


记得Njhout文章里的话吗?“激活基因表达的是环境中的信号。”所以是环境信号介入并改变调节蛋白的构象,使蛋白套松落并暴露DNA,再接下来才能开始表达成蛋白质。所以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是外环境,是环境在选择表达我们的基因而非基因本身。为了帮助理解,让我们回头看一看细胞的运作方式,激活顺序是:环境信号-受体蛋白-效应蛋白-二级信号-运作蛋白。假如细胞里缺乏需要的运作蛋白,但是我需要有蛋白对外界信号做出反应,那么我要进入核内并激活基因开始表达蛋白质。让我们看看将要发生什么,环境信号和受体结合,然后激活效应蛋白产生二级信号,当信号下来后找不到蛋白质,如果对环境信号做出反应的蛋白质没有了,我要做的是:让二级信号进入细胞核激活DNA。


但DNA由于被蛋白质包裹住,在基因上每隔一段就有一种调节蛋白,于是二级信号和将要激活的那段基因上的调节蛋白结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于是这一段的蛋白套筒从上面松落下来,然后基因就暴露了出来,接下来基因上的一段会拷贝形成RNA,RNA被转运出细胞核并翻译成蛋白质,所以接下来RNA分子拷贝一段DNA,然后这一段就相当于是基因的蓝图,称作“信使RNA”,并且它是用来翻译成蛋白质的,所以这整个过程的含义是什么?含义是:除非二级信号触发,否则基因不会暴露。当信号解除,蛋白套筒重新包裹基因片段。


如果这段是癌基因,又假设它是因为没有机会暴露所以你才没有得癌症,那么请问什么会让癌基因自我表达?对!是信号!所以我们要问问自己选择了怎样的环境信号,才让身体内的负面程序突然启动?现在不带标签我们快速再过一遍,二级信号产生但找不到目标蛋白,于是二级信号进入细胞核内,找到正确的基因并与之调节蛋白结合,导致蛋白外壳脱落并暴露目标基因,之后开始复制暴露基因并获得RNA,RNA转运出细胞核再被用来翻译成蛋白质。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 “感知控制基因的表达”。基因不能控制它们自己,感知实际是为获得信号,好让DNA表面的蛋白套脱落。所以感知不仅控制行为,还同时控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十、信念/感知改变基因


接下来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当有运作蛋白时,感知控制行为。第二部分:当没有运作蛋白时,感知负责选择目标基因的表达。第三部分:当我身处紧张的环境,却没有应对该环境的特定基因时会怎样?你可能会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基因本身了。要知道传统生物学中唯一改变基因的办法就是通过“随机突变”,所有的教科书里都有提到。让我来解释一下它的含义:通过化学手段人为突变基因,但无法控制后果,因为后果同样是随机的。这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被佐证的地方,因为它表明了基因突变完全是意外事件,这便是传统观念!


直到1988年一篇文章在著名的《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由此撼动了整个生物学界的基石!原因如下: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突变:“适应性突变”,其特点是基因突变并非随机,而是取决于外界环境,所以基因的突变是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所以说是“由环境因素引导的突变”。而另一篇是去年刚发表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非常有趣!将一类菌株放入5根试管中,并且分别给5根试管中的细菌造成类似的恶劣环境以使它们发生基因突变,结果5根试管中的试验结果几乎相同。于是你会问:这个过程中,突变的随机性哪儿去了?答案是:基因突变并非随机!物种进化中的突变总是以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为目的!“以在新的栖身环境中成功生存为原则,这些细菌的适应性突变一直以同样方式进行。”所以说基因突变的目的,是我们能更好的融入你所认为的环境类型。之所以我说“你所认为的环境”,是因为各人对环境的认识或好或坏,所以这种感知(或认识)实际就是“信念”,而这是让我们对此有正确认识的关键,正是“信念”在改变着你的基因,正是“感知”在改变你的基因,而非意外突变。


我们发现人体内每一个细胞的细胞核内都有一种基因,这种基因的职责就是在必要时对其他基因进行改变,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改变自己的基因来应对外界环境。环境信号能够激活遗传工程基因来改变基因表型,但“生物体对环境的感知”和“环境”却没有必然关系。为什么?也许环境和感知是两码事。我可以说:我住在一个有毒害的环境里,但也许这只是我个人偏激的看法。所以个人对环境的认识可能根本不同于真实环境本身,但无论如何,感知照样激活了遗传工程基因,你自己的态度一样在控制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注:“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存在状态”)如果你没有能够应对负面环境的基因,你的信念会改写你的基因。所以控制我们生命的有方方面面,但都直接通过“对环境的感知”来介导。


所以结论三:必要时感知能够改写基因。
十一、三个重要结论




感知“控制”行为


感知“控制”基因


感知“改写”基因




这意味着你被遗传牢牢束缚住了吗?是受害者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改变你的感知,你可以改变你的行为;通过改变你的感知,你可以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通过改变你的感知,你还能改写你的基因。我不建议你们改写你们的基因,这里95%的人都拥有合适的生存基因并且生活愉快。问题在于,基本上每一次基因的改写都是一次负面过程,因为我们的基因已经再合适不过了。所以95%的癌症患者得癌都不是因为家族遗传!95%的癌症都是因为个体对环境的负面认知,将正常基因改写成了癌症基因。


记得我们谈到所谓“遗传的受害者”吗?你要为自己负责,因为个体对环境的负面认知,将正常基因作了负面的改写。如果你明白我在说什么,你会说:天呐,我对事物的看法以及我的信念这么重要吗?答案是:看看这三条(三个结论:感知控制行为,感知控制基因表达,感知改写基因),就是这么重要!因为所有这些都与“信念”有关。因为人类的感知都与“信念”有关,所以你有能力改变你身体里的一切。只是如果你对本来就很健康身体来一次改变,那么你就是在给自己帮倒忙了。所以对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看见环境并给予理解。这是真实环境,这是细胞,有趣的是,如果我从营养不良病人的身体里提取肌肉细胞,通常当我把他们的细胞放入营养良好的环境里,细胞会健康活泼的生长,但在体内它们却相反。为什么呢?因为对环境的感知这一中间环节出了问题!所以我们的认知时刻在改变我们体内的环境。


十二、爱是最强的生长因子,保护程序使生长停滞


问题是:什么认识和基因的表达是最好的匹配呢?这里我给大家一个简单却重要的认识。细胞内的基因相当于一张磁盘里的程序。那么你身体里装的又是什么样的程序呢?答案是:有两类程序。一类利于生长或增殖,第二类有利于自我保护。所以当我们身处特定环境,我们要么选择生长型程序,要么在选择保护型程序。二者选其一。


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在每个培养皿内放入一个细胞,并且其中一个培养皿内,细胞面对的是营养物,而另一个培养皿内的细胞面对的是有毒物质。然后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答案是:细胞总是趋向营养物质,逃避毒性物质。为什么这个结论如此重要呢?如果我是一个看见营养物的细胞,我会向营养物质走,如果我是一个看见毒性物质的细胞,我显然会避开它。那细胞能同时趋利和避害吗?不能!面临环境信号时,细胞必须做决定,要么决定“生长”,要么决定“自保”。因为一旦细胞决定自保则停止继续生长。我们越想得到保护,我们体内的生长就越趋于停滞,因此我们相当于在损害身体的健康。


我举例说明。细胞为了生长而趋向积极因子,细胞为自我保护而避开负面因子。也有一些无关痛痒的因子我们称之为“0”,所以细胞只能二选一,但这是仅对单细胞而言的。人体是由50~70万亿个细胞组成,因此对人类而言,上述两种选择的范围明显宽泛多了。一个有趣的方面在于:现今世上所有积极促人类生长因子中效果最强的就是爱,超过了所有的营养。一个得到爱滋养的孩子会茁壮生长,反之则遏制生长。比如说东欧孤儿院里的孩子都吃得不错,但缺乏关爱,他们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都比正常孩子要差那么30%甚至更多,很多人甚至成了孤僻儿童。



孤僻儿童怎么造成的?想一想,孤僻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是消极的,由于缺乏爱,他们发育的某个阶段开始竖起一面自我保护之墙,某种程度而言他们把自己和外界从此隔绝了,这是最高程度的自保,可结果是这些孩子用这种做法毁了自己。


十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压力使生长机制关闭,免疫系统关闭


当你恐惧,生长机制就被关闭;当你有爱,生长机制就得到增强。非常简单,双向任你选择。有个机制来阐述这一方面,在我们的系统中称作“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是大脑中用来衡量信号的部分,用来判断信号属于正面或负面。如果是负面信号,那么负面压力会激活脑下垂体。脑下垂体又叫“主腺体”,因为这个腺体负责控制身体的两个模式,即生长和自我保护模式。负面信号最终带来的影响是:压力感会激活脑垂体腺使之进入“战/逃”模式。记得战或逃反应吗?(生物应付威胁时的生理反应)比如我身体有两部分,这一部分含有所有的内脏,为了促进生长用的!第二部分四肢上的肌肉,用来干嘛的呢?自我保护!当进入战/逃模式,我会用哪一部分呢?当然是肌肉部分!因此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导致内脏中的血液被挤出,血液于是涌入四肢末梢,为逃生做准备。内脏在当中起的作用是什么?生长!但如果血液都从内脏中流走去支持四肢肌肉,生长会怎样?停止!因此遭遇压力,生长机制关闭。


同理,免疫系统虽然是个保护系统,但面对狮子你无法依靠免疫系统,因为免疫系统对付的是细菌、病毒一类的外界病原体,所以肾上腺系统对抗的才是那些环境中的突发威胁因素,而免疫系统是保护我们不被皮肤外的微生物侵害。所以当我们奔跑逃命时需要免疫系统帮忙吗?当然不要!因为免疫系统的运作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事实是肾上腺激素的向上分泌会关闭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当你面临压力,你不仅让生长停止,还同时关闭了免疫系统。这就是为什么临近考试压力增大,学生们容易生病,原因就是压力感会关闭免疫系统的保护机制。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上会使用应激激素来暂时抑制刚经历器官移植病人的免疫系统,是为了避免自身免疫系统对异体移植器官产生排斥。所以如果你压力太大,你相当于让自身暴露到所有的健康威胁因素中。


最后一个有趣的方面在于:当你处于战/逃模式下,你是会依靠“反射行为”来助你脱离困境呢,还是思维逻辑行为?反射行为!为什么这个如此重要呢?我们说过荷尔蒙会导致血液从内脏器官流出而转入外周肌肉系统吗?同样的激素还会导致前脑血液流向后脑(即行为反射控制部分)。所以压力大,大脑思考变得迟钝。类似于我们在学校考试的情况,当你刚坐下才做到第七题时就发生自己不会做了,这时你会发现你的手在发抖,因为血液在流向四肢让你做好随时逃离考场的准备。你一直思考问题的答案几乎要钻进死胡同,然后你可能会说:好吧,我先做下一个简单的题,但现在你连这个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了,因为你的过大压力导致你的大脑理性思考功能被钝化,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呢?每次我们打开电视,收音机,报纸...“警惕...警惕这个!警惕那个!空气又变脏了!超级细菌又出现了...”你认为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会多高呢?非常高!以至于现代人疾病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十四、感知滤镜:“爱/恐惧”的选择


总结一下。身体就像一部照相机,不管环境信号是什么,都会被镜头捕捉到。也就是说照相机看到了信息,镜头再把信息转换到胶片上,所以照相机对环境信号总有个镜像信号。生物体也是如此,细胞就是照相机,不管环境里的信号是什么,细胞膜就像镜头,它负责捕捉画面再将其传入细胞核(即数据库所在)。有趣的是:细胞会通过构建物理结构来补充回应外环境信号。如果你是检查病人健康状况的诊断医生,他们身体的状况则是外环境的反映。所以当你睁眼,看到的是萧条恐惧的景象吗?因为当你睁眼活在满是压力的环境中,你在对你的生理做什么?肾上腺素,战/逃,关闭免疫系统,智利迟钝。但是你完全可以换个角度看到更美好的一面,看这美丽轻松的景象,当你看到它时我们不禁想问:你觉得自己的身体会选择生长还是自我保护呢?生长!所以结论就是:我看待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是谁。


接下来的部分更有意思。感知是环境与生物之间的“接口”,但你的感知就是信念。信念就像是真实环境与生物间的过滤装置。所以,如果你的信念过滤器不精确,就会产生冲突。所以负面信念所选择的基因就不会是正确回应环境信号的基因。那么,是什么让你保持平衡,保持清晰的感知呢?所以也就是说,我们在照相机和真实环境之间增加了一道“滤镜”,这个滤镜相当于我们的观念知见。这个学习的过程在我们出生前就开始了,以后我们会找机会来谈胎教。很多的观念在还没出生前就通过母亲和外界的互动被习得了,因为父母就相当于遗传工程师。他们在过程中为自己的后代进行今后表达基因的选择,这样后代才会更好的适应自己父母居住的环境。


刚刚每个人进来时都发了个信封吧?里面装的是红、绿两片滤镜,我们暂时称它们为“信念的过滤器”。我需要大家随便拿一片放在眼前,然后对着屏幕看过来。如果是双层的话不要打开,保持它们折叠一起。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图是关于爱还是恐惧?(右上方为原图,下面两幅为不同颜色滤镜的观看效果。)




戴上镜片回答这个问题。


(观众:爱....恐惧.....)


现在换另一片再试试


换了吗?戴上试试


你们活在爱中还是恐惧中?


(观众:爱....恐惧.....)




所以结论是:生活具足一切,具足方方面面。但是你只能看到你“认知滤镜”过滤后的一面。而你的“认知滤镜”则是来自你被学校、父母从小教的那些观念知见!现在我们能够有办法把干涉我们正确看待外界的“滤镜”移除,而且并不需要多久。所以我们待会休息一下后,罗布.威廉姆斯会教大家方法如何快速的转变认知,并通过这个过程来选择表达更健康,更利于细胞生长的基因。


所以结论是,每个人潜力无限。事实是: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现在这个知识,你就能够自己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你就有能力自己选择基因的激活,选择你要表达的行为。你们都有无穷力量,并不是基因的受害者!你们只需要了解自己将通过哪种信念来选择这些基因。
级别: 少校
[棋中红钻5级]发帖数量≥2000篇 [未点亮棋中黄钻]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1级]贡献值数量≥1点 [未点亮棋中彩钻]精华帖数量<1篇
发帖
2404
金币
29
威望
0
贡献值
1
乐币
1
主题
0
只看该作者 三楼  发表于: 2018-10-13
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56 字节
请不要在回贴只采用字母:“ PP、asdfhjkl、HAO、OK、ddddddd ......”。  请不要在回贴过于简单的内容:“不错、顶、支持、厉害、呵呵、靠、晕........”
 
验证问题: 本站网址是?不带http://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