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被 棋中论坛 从 诗画同源 移动到本区(2012-09-22)
—
赵文元 1946年生于江苏镇江,赵文元画马为中国画坛瞩目,被人称为“中华一骏”。他下笔有神,所出骏马,缘物寄性,笔法灵活,形神兼备,突现出“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的龙马精神。在他的笔下,骏马或独行,或与与人物相构,均气象新鲜,充满视觉张力。《义勇忠魂》、《雪顿节》等作品频频人选全国美展并获奖。《雪顿节》画的是,在秋日草原上,藏胞骑马、牵马赶往雪顿节现场。几匹奔马,采用唐马特色造型,缩小马的头颅与马蹄,夸张马的四肢力度,是奔马的形象甚为威猛、可亲。技艺采用西画的某些方式和中国画工笔重彩形式,甚讲画面的色调和形物的质感、空间感,所显形物既有线的力量与体积,又有色彩的厚度和光影。人物充分表现出藏人剽悍、坚毅、开朗和宗教信仰的特点。是军旅题材作品的频繁创作,使赵文元与军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就了他画马的艺术。他清醒的意识到:人与马在长期的衍进中结成特殊关系,生活上,马是人类的朋友和帮手,战场上,是勇士的知己和兄弟,要画好马就要赋予马人的情感。他研究历代高人马画及相关艺术品,从秦兵马俑的方阵吸纳雄风与威严,从汉画石的兵马图中汲取雄浑与放犷,从唐三彩的奔马中吸收精练与瑰丽,还时而与唐、宋,元的画马高手对话,说而与近代画马大师对弈。他屡下部队马场去写生、画速写、拍照片,观解剖、描马骼,熟知马的形态与结构。还多次去西南边陲新疆、内蒙等写生,将威风凛凛的奔马、群马、野马尽收笔底。他对马文化知之甚深,也将军人的气质充盈于笔端转赋于笔下的马,逐渐形成自己的马画风格。他的工笔重彩马画,造型汲取先贤之长,兼蓄汉画石之马及唐三彩马的某些外形,马颅略收,甚显昂扬精干之精神。同时加强马之后躯体量,夸大马的动态,使马富有恢弘之雄姿。他以富有弹性、质感、明暗的工笔线条勾勒形体,细致入微地刻画马的唇,齿、蹄,关节、肩、尾等;以重彩皴染,使马具有威武雄强之神韵。其《虢国夫人游舂图·续》(见下图)可谓是续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舂图》而写。张萱之图写杨贵妃姐姐虢国夫人及侍从骑马游春的情景,人与马皆画得神情毕肖,堪称传世名作。赵文元执笔继绘这一名画,心中充满了冲刺的锐气,舍去人物、以马叙说这—胜景。画上,虢国夫人及侍从弃马踏舂去了,留下8匹神采飞扬的剽骏,那极富弹性的线条及高雅的施色,使马跃然欲出,栩栩如生。马上金甲,银鞍、锦褡、彩绸的搭配,尽显皇家富贵与祥瑞。《唐·大宛汗血马》同属这种风格,这类作品可谓是赵文元对传统马画的研究、继承与发展的结晶。 赵文元的写意马保持着工笔重彩马画的形象,技法上则以具有浓淡干湿的草书线条写形,所出线条准确肯定,富有韵律,马躯施以淡墨或淡色皴染,马鬃、马尾以狂草之线条恣意为之。这类写意马,骨法用笔,笔力沉雄蕴秀:皴染结合,知白守黑;造型删繁冶简,取形写神,笔墨酣畅,元气淋漓。他信笔写神骏:头颅昂然,肌肉雄健,体魄剽悍,关节刚劲,四蹄健劲,姿态威猛,气韵雄强,甚显骐骥“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威武气势。既有别于传世马画形象,又有别于当今其他画马大家,甚见个性。 1964年入伍,1969年至1987年先后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年、连、宣、漫艺委会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国际、省内外画展,多次获奖,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和报刊出版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