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社区服务 每日签到 会员排行 网站地图
  • 1108阅读
  • 1回复

名人访谈赵长天真实的更有生命力

楼层直达
级别: 版主
[棋中红钻4级]发帖数量≥1000篇 [未点亮棋中黄钻]金币数量<100枚 [棋中蓝钻1级]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3级]贡献值数量≥10点 [未点亮棋中彩钻]精华帖数量<1篇
发帖
1104
金币
3
威望
1
贡献值
15
乐币
32
主题
376

赵长天,浙江宁波人,《萌芽》杂志主编,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因策划、发起《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而被誉为“新概念之父”。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伽蓝梦》、《天命》、《不是忏悔》、《肇事者》,中篇小说集《外延形象》,中短篇小说集《天门》、《怀旧的旅行》,传记《孤独的外来者》,散文集《过渡年代》、《秋水长天》、《半秋》、《不老的城市》、《仰观》、《曾经》,电影文学剧本《寻找玛利亚》、《面对生命》等。

    如今,阅读《萌芽》是一些大中学生的时尚。如今,“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是《萌芽》的办刊口号。如今,《萌芽》与“新概念作文大赛”不可分割。如今,提起《萌芽》与“新概念作文大赛”,想到的第一个人必是赵长天……
    作为《萌芽》主编,赵长天创造了《萌芽》的产业价值链;作为“新概念作文”的策划人、发起人,赵长天被誉为“新概念之父”;作为作家,赵长天的作品被评论为“他为当下这个鱼龙混杂的文坛给出了一个新的坐标”……
    2008年12月22日下午,美丽的筼筜湖畔,白鹭飞翔,冬阳温暖。应邀走进厦门卫视《两岸开讲》的赵长天,在录制完电视节目,参加了“决定孩子未来的金钥匙”沙龙,于沙龙上做了主题演讲后,接受了我的采访。
    谈《萌芽》,谈文学,谈自己的作品,在湖畔,在路上,在餐桌上,我与赵长天愉快对话着。赵长天的思想,充满理性的力度。
新概念作文:挽救一本杂志,捧红一堆新人
    黄静芬: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学期刊界,从上世界80年代的无比辉煌,走到现在,不得不面临发行量大量下滑、经费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可以说,一些文学期刊的日子,在如今很不好过。然而,《萌芽》却红火得很,依然保持40多万份的发行量。请您简单说说近30年来《萌芽》的发展历程吧。
   赵长天:《萌芽》创办于1956年,有52年历史了。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文坛的黄金时代,《萌芽》发行量最高时达34万份,《萌芽》的增刊《电影电视文学》创刊后,发行量也高达36万份。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文学期刊渐渐没落,《萌芽》也不例外。1995年,我到《萌芽》任主编时,这本文学杂志的发行量仅1万多份。当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开发市场,争取销售量,毕竟,生存第一嘛。我们编委会一致认为,《萌芽》已经到了必须重新调整、重新发展的关键时刻。于是,我们决定改变编辑方针,选用更多适合大学生、中学生看的作品。

    1996年1月号《萌芽》进行了改版,内容栏目化,开本从16开改为大16开。我们的办刊目的不再限于培养青年作家、少年作家这一小众圈子,而是扩大范围,将眼光放远到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文学素养上,将读者群重新定位在“大、中学生”上。改版初始,我约苏童写稿,因为相对于其他作家,当时的苏童还是较年轻的。但是,苏童的作品,学生们觉得不是他们熟悉的生活。我改而寻求中学语文老师推荐学生作文,但语文老师推荐的学生文章,学生也不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却不见成果之后,我们决定举办一个不一样的作文比赛,一方面是挖掘稿源和文坛青年作家,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吸引读者,让年轻人注意及阅读《萌芽》,使《萌芽》能够跳出市场困境,同时,作文比赛也试图突破学校作文教育的模式,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和抒发情感。
    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出现了。随着作文大赛的声名远播,《萌芽》水涨船高,2001年发行量突破10万份,2004年底,发行量已达50多万份。现在,上半月刊有40多万份,下半月刊创办不久,也有10多万份的发行量。
    黄静芬:现在的《萌芽》,产业价值链已日趋完善:杂志的发行量一路飙升,萌芽网站注册用户超过50万,“萌芽书系”横空出世,由“新概念作文”推出的韩寒、郭敬明等新锐作家,成为国内出版市场的风云人物……能不能说,是“新概念”挽救了《萌芽》,是“新概念”造就了一批文学明星,是“新概念”让《萌芽》商业化了?
   赵长天:是的,“新概念”确实挽救了一本杂志,捧红了一堆新人。我始终认为,杂志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文学走向商业化,没有什么不好。《萌芽》商业化了,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商业化的《萌芽》,仍然是文学的《萌芽》。
网络文学:优劣共存,阅读要有限制


    黄静芬:“新概念作文”与学校作文的区别之处在哪里?
   赵长天:“新概念”的“新”,是相对学校作文而言的。“新概念”主要在于鼓励年轻人追求一种新的写作观念,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萌芽》把“新概念”的主旨定为“新思维”、“新表达”和“真体验”,强调的是,要尽力去引导学生,要他们写朴实的、身边的东西,不要一味写流行的东西。我们只想让孩子回复到写文章最本质的状态,写真的东西。
    黄静芬:您被人们称为“新概念之父”,从“新概念”走出来的明星作家,最耀眼的是韩寒与郭敬明。能不能谈谈他们两人?
   赵长天:韩寒是第一届“新概念”一等奖的得主,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从2000年5月初版发行至今,销量超过100万册,这意味着他凭一本《三重门》就赚了一两百万元人民币的版税。韩寒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特别有主见,不太容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见。韩寒现在是个职业赛车手,从事的是与文字无关的工作,写作像他的副业。我觉得这样蛮好,让写作回到最自然的状态。我对韩寒是很有期待的,将来他会写得更好。
    郭敬明是第三届“新概念”一等奖的得主,他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销售了数十万本,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又出唱片又出CD,还推出了所谓的“音乐小说”,在《福布斯》“中国名人排行榜”上,郭敬明也榜上有名。郭敬明的语言华丽,这是他受中学生的追捧之处。但相比韩寒,他比较缺乏原创能力,有的作品是一些模仿与借鉴,他比较善于炒作,有商业头脑。他是一下子火起来的,至今我都不明白是因为什么。
    黄静芬:网络文学风起云涌,您如何看待?
   赵长天:网络文学优劣共存,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文学要有限制。如今的网络文学网站分两类,一类是纯粹商业运作的网站,这些网站的一个写手,年薪可以超出100万,每天必须写1万字,这样为了字数随意写,语言不可能美丽,结构不可能讲究,文本不可能成为杰作。我不赞成学生读这样的作品。另一类网站是相对严肃一些的文学网站,学生可以阅读。
    黄静芬:今天的国人,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有些人,根本不读书。然而。这些不读书的成年人,结婚成家当父母后,却对孩子的阅读相当关注,老在问:孩子该读什么书?恨不能让孩子读完所有名著。可一些孩子除了学校的功课,也不爱阅读,家长便急了。这种现状,您有好对策吗?
   赵长天:家长的阅读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孩子不阅读,或者不爱阅读,家长有很大责任。没准,孩子不阅读的原因在于,你家长自己不阅读。不要老是让孩子看有意义的有教育目的的书,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有趣的书。兴趣是很重要的,只要没有坏处,只有有趣,就可以让孩子读,不要让孩子的阅读带上太多功利心。
     黄静芬:您赞成少年写书吗?
   赵长天:少年写书我不赞成,容易让孩子偏科。写作要有积累,没有积累,不能写出好作品。我一向的看法是,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的事,做正常的孩子最好,做天才儿童,不符合人的天性。
主流文学:许多作家对历史的、真实的东西缺乏敏感


    黄静芬:如今的流行文化带有快餐特点,有生命力吗?
   赵长天:我们喜欢文学也是从中学开始的。中学生其实对文学非常热爱,天然有种表达、诉说的欲望,对文学有天然的亲近感。《萌芽》只是文学的阶梯,让大部分年轻人接近文学、热爱文学。
    过去,我们只有青年文学,我们没有青春文学。所谓青年文学,是指青年写的,曹禺写《雷雨》时才20多岁,他的《雷雨》是反封建的,依然是主流文学。我读高中的时候,和爸爸一起看《红岩》、《青春之歌》,那时的生活相对固定,流行同一种东西、同一个标准。从1978年开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搞运动了,逐渐全球化了,无法流行同一种东西了。如此,老年人就无法理解年轻人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了。如今的流行文化中,有大量没有价值的东西,但也存在很有价值的东西。只是,这些文本缺乏评判。以前的主流文学有标准,老幼之间有共鸣,现在的评论家对青春文学基本不评论,他们看不下去。也许,多年以后,如今的流行文化成为主流也说不定。
    黄静芬:如今的主流文学,也有许多不痛不痒之作,您如何看待?
    赵长天:现在的许多作家,对历史的、真实的东西缺乏敏感。看现在的小说,我们会发现,有生活的人缺乏技巧,有技巧的人缺乏生活。造成的局面是,缺乏技巧的作品刻画粗糙,没有深度;有写作技巧的作家,他们的生活平静、苍白,他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生活。
    黄静芬:如今的官场小说特别畅销,是什么原因?
   赵长天:官场小说的畅销,说明老百姓其实是关心政治、关心生活的,这类书的畅销是有道理的。不过,大部分官场小说写得并不好,罗列现象,带有猎奇心理,没有深刻剖析,对人物的复杂心理刻画不够深入,简单化、脸谱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黄静芬:在今天,强调作家的使命感,会不会不合时宜?
   赵长天:文学的衰退,作家要负责任。一些作品脱离现实,一些作家在“稀释”生活,很多作家不敢写自己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思想,他们认为,自己的隐私是不能泄露的,因而作品没有生命的体验。作家一定要有使命感,这在任何年代都是必须要强调的。作家是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进步,有着义不容辞的担当。
为兴趣而写:我只是喜欢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黄静芬:您当了十几年《萌芽》主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赵长天:《萌芽》是我最重要的创作成果。“新概念”使许多已经远离文学的年轻学子重新喜欢文学,拉近了他们与文学的距离,“新概念”对中学的语文教育有相当大的推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现状。
    黄静芬:作为杂志主编,您同时又创作出很多有分量的优秀作品。主编与作家的双重身份,对于您的创作来说,是利是弊?据说,当专业作家一直是您的梦想?
   赵长天:一直以来,我的写作,都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我在作协任常务书记时,老给作家放创作假,自己却从没有创作假。我只在写《天命》的时候,请过20天假。写长篇,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但是我没有完整的时间。如果研究我的小说,会发现我的创作始终处于比较冷静的状态,一些该展开的部分缺乏该有的激情,爆发不出来。我的作品,总是骨头太多、肉太少。我自己很明白这个问题。但我进入不了,没有完整的写作时间,老被打断。当专业作家是我的梦想,30多年的写作经历中,很多时候我别无选择,我的梦想一直未曾实现。如今的我,是一个管理者,或者说,是一个编辑。如今的我不会放弃编辑这个工作。编辑这个职业,不一定比写作没有价值。
    黄静芬:您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是哪部?
   赵长天:我自己的作品,我最看重的是《孤独的外来者——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这本书是人物传记。我用了整整3年时间写这本书。为了写这本书,我看了8040多封书信,看了2000多万字资料。我之所以关注赫德,是因为有人说,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了解中国的晚清,不能被称为知识分子。晚清的历史中,赫德是被屏蔽的人物。这本书30万字,一半的文字是原文,一半的文字是历史背景介绍、解释,将历史环境用文学手法加以描写。我将这本书给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看过,说不错。我曾经想把这个题材改写成小说,但最终放弃了。为什么要把真实的东西变成虚构的呢?我认为,文学是人学,真实的更有生命力。
    黄静芬:有人说,作家分书斋的作家和社会的作家两类。书斋的作家,是把写作当职业,一本一本不断地写,为写而写,手段亦是目的;而社会的作家,写作首先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作家在作品或行动里思考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思考文学如何不滞后于当下的生活。您属于后者?
   赵长天:我是非畅销书作家,为兴趣而写,我只是喜欢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美丽大方 贤惠善良
级别: 司令员
[棋中红钻7级]发帖数量≥10000篇 [棋中黄钻7级]金币数量≥50000枚 [棋中蓝钻3级]乐币数量≥100枚 [棋中粉钻4级]贡献值数量≥20点 [棋中彩钻3级]精华帖数量≥5篇
发帖
19246
金币
75804
威望
56
贡献值
45
乐币
148
主题
13582

只看该作者 一楼  发表于: 2013-04-02
名人访谈赵长天真实的更有生命力
阅读《萌芽》是一些大中学生的时尚。如今,“用一本杂志来体验青春,用一本杂志来感受文学”是《萌芽》的办刊口号。《萌芽》杂志我上中学时就有名。
https://www.ixigua.com/home/690144860707507/?preActiveKey=video
快速回复

限56 字节
请不要在回贴只采用字母:“ PP、asdfhjkl、HAO、OK、ddddddd ......”。  请不要在回贴过于简单的内容:“不错、顶、支持、厉害、呵呵、靠、晕........”
 
验证问题: 我们论坛是一个什么棋类为主的论坛?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