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社区服务 每日签到 会员排行 网站地图
  • 1057阅读
  • 0回复

360产品内藏黑匣子工蜂般盗取个人隐私信息

楼层直达
级别: 版主
[棋中红钻4级]发帖数量≥1000篇 [未点亮棋中黄钻]金币数量<100枚 [棋中蓝钻1级]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3级]贡献值数量≥10点 [未点亮棋中彩钻]精华帖数量<1篇
发帖
1104
金币
0
威望
1
贡献值
15
乐币
32
主题
376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多年前,业内一家知名IT公司一个产品将上线,但蹊跷的是,该产品上线前一天,360的同类产品突然上线。而且,360上线产品的页面与该公司准备上线的版本几乎一模一样。这家IT公司的此款产品不上线已不可能,而改版也已不可能。被逼无奈之下,该产品只能硬着头皮上线。让这家IT公司哭笑不得的是,由于此款产品上线时间比360同类产品晚一天,所以用户普遍认为,该公司的产品抄袭了360产品
此类诡异怪事,在业内已不止一次发生。
谁是泄密者?上述IT公司最终未能找到“卧底”,不过开始将质疑对象聚焦在360产品身上。因为实查结果发现,该公司不少员工电脑上安装了360相关产品。
出于安全考虑,该公司要求所有员工的工作电脑中不得安装360产品。与此同时,公司内网环境中,全面禁止360产品。从此,确实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泄密情况。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国内最早全面禁用360产品的企业为腾讯、百度、金山等一批公司。在这些公司的办公环境中,完全屏蔽360产品,如确因公司研究性工作需要,才可以安装虚拟机使用360产品。
国内几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均以安全为由禁止使用一家以互联网安全著称的公司的相关产品,这在中国IT界构成了一道未解的谜团。
大型公司尚且对360产品避之不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360相关“安全”产品,安全吗?
中国有“黑客教父”之称的安全技术专家“黑客老鹰”,即IDF互联网情报威慑防御实验室创始人万涛认为,从隐私保护和用户权益的角度讲,360产品确实存在需要澄清的地方。但中国用户目前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意识并不强,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对许多用户来说,“我上网就是看看新闻,玩玩游戏,我没有隐私”。这一观点非常流行。
万涛表示,而在另一方面,多年来尽管民间在破获360侵犯隐私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并查获了许多证据,但360在这方面的“反应”也非常“严密”。此外,获得的一些突破性证据因为过于专业,也不易让普通用户看懂,因此也就缺乏相应的感知。
黑客揭秘:360安全产品背后的“安全”陷阱/
在深圳红树林,独立调查员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现场演示。他特意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360安全浏览器,并打开网络通信监视工具,这时可以看到,360安全浏览器在其电脑后台上就像一只工蜂,始终不停地忙碌着。
然后,独立调查员又打开IE、腾讯、猎豹、chrome等浏览器,每一个浏览器都很安静,没有任何动作。
“360安全浏览器在干嘛呢?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忙碌呢?作为浏览器,其作用就是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根据最小特权原则,你是没有理由在我的电脑里不停地‘工作’。你要问他在做什么,他就说,是为了你的安全。”
“明明知道360在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不知道发生的是什么事情。这就是360留给中国所有安全专业人员最大的课题。”独立调查员解释说,这是因为360在这方面做了非常缜密的设计,其防御体系相当严密,要突破防线有所收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快速回复

限56 字节
请不要在回贴只采用字母:“ PP、asdfhjkl、HAO、OK、ddddddd ......”。  请不要在回贴过于简单的内容:“不错、顶、支持、厉害、呵呵、靠、晕........”
 
验证问题: 我们论坛是一个什么棋类为主的论坛?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