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社区服务 每日签到 会员排行 网站地图
  • 1881阅读
  • 2回复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并非妇人之仁实为深谋远虑

楼层直达
级别: 上尉
[棋中红钻2级]发帖数量≥100篇 [棋中黄钻1级]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2级]贡献值数量≥5点 [棋中彩钻2级]精华帖数量≥2篇
发帖
369
金币
508
威望
2
贡献值
5
乐币
0
主题
92
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掩藏的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西楚霸王:项羽


各位看官且听狐言论史,细细道来:
其一、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
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作壁上观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之后他又历时半年,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章邯军团,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实际宣告了秦朝的丧钟。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
而与此同时,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扩军至十万,欲占据关中称王,封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至三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
所谓「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 整个过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其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熊心。
若史籍中此时楚王(熊心)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的记载属实,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为了方便区分,下文将熊心称为“楚后怀王”。)
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楚后怀王、义帝:熊心


项梁死后,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
后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无奈下只得封其为上将军,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没想到巨鹿之战项羽大胜,成了“诸侯上将军”。
后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才会发出“如(先入关中者王)约”的诏令,不惜触怒项羽,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而除后怀王占据楚地外,田荣田横据齐,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除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其余五国皆为复辟旧王族。
项家本是项国人,春秋时被鲁灭后,当了几百年鲁国人,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才成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旧贵族,一直也没出过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项燕在亡国之即,以其才干临危受命。
和楚国八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属于新兴暴发户。
ps:唐朝时权威姓氏宗谱典册《元和姓纂》,记载了项氏由来:

【《左传》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子孙以国为氏,项橐八岁服孔子,燕下相人,为楚将,子梁,梁兄子籍,号‘西楚霸王’,项他、项伯、项襄之族也,汉初并封侯赐姓刘氏。】

项羽军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实际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鲁公”的鲁县一地。要和名义上的主君后怀王为敌,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既无名分,家世亦不敌。
所以他才联合一起入关的联军诸将,以裂土封王许诺赢得其支持,实是驱狼吞虎的大手笔,让这些诸侯联军将领和本国君主彻底对立,只能寻求自己的支持。
同时名义上尊后怀王为“义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师出有名去夺占彭梁九郡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战国时魏齐楚百年争霸,就是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
然后迅速讨灭了原楚王熊心,合并原楚国中枢,这才真正成为手握三十万以上大军、诸侯实力第一、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
其三、说到鸿门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项羽最狠的人。

亚父:范增


项羽的爷爷项燕,曾经击败过名将李信和蒙恬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将。所以陈胜起义时,都打着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号召部众。
作为项燕之子,项梁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
而范增却竭力忽悠,骗得项梁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给自己平白找了个上司。其次。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为何非要立个年龄很长、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当真立个大众通常印象中的无知牧童?
怀王之后又经历了六任楚王,过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战国传统,后怀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若用大家熟悉三国做比方,不过是刘晔这种东汉远支宗亲和汉献帝的关系罢了。
战国楚怀王为诸侯合纵长,都是百年之前旧事了,而且那时的六国合纵,实为各怀鬼胎。后来怀王逃到赵国,赵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愤死。要说这么一个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后裔便因此号令今之诸侯,实是匪夷所思。
之后的诸侯诸将,完全是摄于项羽巨鹿一战兵威臣服,和后怀王亦不相干。后怀王的所谓合法性,说白了大半还是靠项家立起来的。
范增在《史记》没有个人传记,只能单从《史记》相关片段,推导其生平。立后怀王是范增本谋,后怀王夺项氏兵权,对项羽排挤打击,以范增为楚北路军末将,与宋义、项羽发兵救赵。
依常理,此时范增当是后怀王一派的。而项羽既杀宋义夺权,至入关时,范增再次出场,却成了项羽军谋主,并冠以“亚父”之称。何解?
正是巨鹿之战前,项羽已被后怀王、宋义、范增这些人联手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厚脸皮认范增做了所谓“亚父”,然后拉拢他反水,这才杀掉宋义,夺回兵权。
因此项羽和范增这两个人,从来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谋士关系。直到范增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不过。
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刘邦,主意更加不妙,简直就是让只有几万兵实力的项羽去当天下公敌。
刘邦一人一军攻落关中,令秦王俯首,毕竟是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灭秦功臣。在刘邦表现如此恭顺,放弃关中、拱手归降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杀之,其余入关联军诸将该怎么想?势必要人人自危了。 那只有几万本部人马的项羽,这个天下霸主怎么还坐得稳呢?
其四、项羽不以关中为都、还军彭城,分封天下,同样是形势所迫。
从项羽对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从他先尊义帝,却又迫不及待杀之来看,他是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
他并非不想成为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是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实现,才玩弄驱虎吞狼之计,搅动天下大乱。
传统史观的误认,以为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根本不属于他),去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虎踞关中,君临天下,其实全无可行。
批判项羽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历史洪流云云,更是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完全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
项羽亲手覆灭大秦帝国,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更为了彻底断绝秦国如六国一般的死灰复燃可能,就非得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血海深仇导致故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也没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拥戴,难以御使其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以为根基。
项羽部几万楚军战力精良,冠绝天下,是项羽争霸的根本,军心思归人情之常,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那个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杀儒生的建议,犹如痴人说梦。
鸿门宴后,项羽头号大敌已经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汉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毕竟项羽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也包括一起屠城……),结为异姓兄弟,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
甚至项羽之所以会在鸿门宴后告诉刘邦,是其账下左司马曹无伤告的密,看似无谋之极;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借势算计了自己的兄长,有些歉疚,向长兄道歉卖好之举罢了。
项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为刘邦全盘继承,甚至就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的国号,并成为之后汉民族名称的“汉”字,来源也是项羽这次分封刘邦为“汉王”。

西汉时成书的《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并非单因作者对项羽的何等偏爱,而就是源于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汉王朝的上溯法统之由来。
刘邦的汉王,既非自封,亦非名义上的天子“义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项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将陈胜这个在后世王朝史书中只会享受反贼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张楚政权的首义反秦之功。
(ps:而太史公同样偏爱的韩信就只入列传,原本以其曾为齐王、楚王,以及为汉朝开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张良、萧何等一样,一个“淮阴侯世家”怎么也当得起。)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史记·项羽本纪》【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志第二八·百官五》
当然随着几百年后汉王朝政权巩固,就不再认项羽的法统了。东汉班固修《汉书》就只将项羽和陈胜合传,秉承「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都是楚义帝熊心的臣子,项羽弑君,刘邦讨逆」的历史观。
总结:汉胜楚败,天命使然,非因鸿门。
刘邦起兵时都48岁了,就比刚归天的秦始皇小3岁而已;项羽起兵才24岁;两个宿敌根本不是一代人。
所以作为年纪比项羽大了一辈、人生阅历远非项羽可比的长者,刘邦当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经验可以教育项羽这个年轻人。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诸侯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
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刘邦都不在项羽之下,最后得以龙飞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汉高祖:刘邦


楚汉战争中,项羽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完全正确,事实上之后三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
如彭城之战大胜,本可一战击杀刘邦,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刘邦亦能在城破后幸运逃脱;
这正说明刘邦实为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却绝不是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的过失。
关键词: 楚汉
级别: 上尉
[棋中红钻2级]发帖数量≥100篇 [棋中黄钻1级]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2级]贡献值数量≥5点 [棋中彩钻2级]精华帖数量≥2篇
发帖
369
金币
508
威望
2
贡献值
5
乐币
0
主题
92
只看该作者 一楼  发表于: 2017-10-20
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死后却被女儿诅咒亡国

汉献帝献穆皇后曹节,即魏武王曹操之女,魏文帝曹丕之妹,她和姊姊曹宪、妹妹曹华同时入宫嫁给汉献帝,成为持续四百年的大汉帝国最后一任皇后。汉魏易代时,她的诅咒竟持续了几十年,成为其父其兄的帝国挥之不去的乌云,十位皇后九个惨死或者被废。

汉献帝献穆皇后曹节,即魏武王曹操之女,魏文帝曹丕之妹,她和姊姊曹宪、妹妹曹华同时入宫嫁给汉献帝,成为持续四百年的大汉帝国最后一任皇后。汉魏易代时,她的诅咒竟持续了几十年,成为其父其兄的帝国挥之不去的乌云,十位皇后九个惨死或者被废。

【献穆曹皇后讳节,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后汉书·皇后纪》

汉献帝献穆皇后:曹节


曹操进女为献帝皇后,让自己的身份从摄政权臣而加上一层外戚色彩,形式上遵循于两汉外戚摄政的传统,本谋或出于其谋主荀彧。

建安五年(200年),汉献帝刘协欲谋杀曹操的“衣带诏”事发,君相关系急剧恶化,直接责任人董承被杀,其女董贵人也被连累处死。董贵人当时尚有数月身孕,刘协因此屡次向曹操求情而无效。

汉献帝:刘协


皇后伏寿不免兔死狐悲,与其父伏完书信,极言曹操如何残逼皇室,刘协亦因此事深怀怨恨,并请伏完联合外臣,策动新一轮反曹图谋。

汉献帝首任皇后:伏寿


伏完一向明哲保身,低调行事,收到女婿皇帝的求助信后,无奈去求助于尚书令荀彧。作为汉室和曹操双方皆相对信任的中间人,荀彧显然对刘协一方此时还看不清形势的鲁(zuo)莽(si)行动极为不满,暂时隐而不发。伏完又将此信示以妻弟樊普,樊普却立刻去向曹操告了密,曹操考虑到此时还不适合和刘协彻底破脸,暗自提高了警惕。

尚书令:荀彧


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后,荀彧思前想后,伏完父女的存在,显然是对他“奉天子令不臣”计划的巨大威胁,为了平衡大汉王朝和曹操霸府双方利益,尽可能延续风烛残年的汉朝社稷,遂向曹操进言「伏后无子凶邪,从前与其父书,言辞丑恶,当废。明公可进女为皇后」。曹操却不容他轻易过关,质问他之前怎么不说?荀彧含混不过去,只得请罪。
因荀彧是颍川士人集团的代表,海内人望之重,曹操暂且揭过此事不提,表面看对荀彧的信重一如从前,但对荀彧的心结已经埋下了。为谋臣却一臣二主,不能一心一意忠于自己,实为任何上位者所难容。
建安十七年(212年),因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终被赐空食盒逼死。然而他从前提及的“以女配帝”之事,同样被曹操视为可以给自己的霸府摄政,多加一层有例可循的名正言顺理由,因此也不妨为之。

魏公、丞相:曹操


213年,曹操正式称魏公,实际建立魏国,代汉之事也彻底公开化。也就在这年,曹操同时向汉献帝进献三个女儿入后宫,以示缓和献帝的关系,并做好了以自己女儿为皇后的充足准备。许都汉廷为此支付了绢帛5万匹作为聘礼,此时伏皇后的生命也正式进入倒计时了。
214年3月,魏公曹操的地位正式被宣布为天子之下,诸侯王之上,并受金玺,赤绂、远游冠。
11月,曹操终于秋后算账,以十余年前伏皇后与其父伏完的书信心怀怨恨为由,令华歆郗虑勒兵入宫,杀掉为皇后二十年的伏寿,并其所生二皇子,以及伏氏宗族百余人。
曹操是政治家,政治家行大事必有其政治目的,正因当年尚被荀彧称为“无子可废”的伏皇后,这十余年来给刘协生下两个嫡皇子,是刘协无争议的皇位第一、第二继承人,所以她母子三人已构成了对曹氏霸府的威胁,又挡了自己女儿做皇后的路,才非死不可,相比之下,当年的怨书事件只是一桩小事。伏完老死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反能逃过一劫,便为此理。
两个月后,215年正月,曹节成为新任帝国皇后,并为此大赏天下。
这时汉献帝除200年就早死的南阳王刘冯外,还另有四个庶皇子在世,三年前他们分别受封,刘熙为济阴王,刘懿为山阳王,刘邈为济北王,刘敦为东海王。
显然早已启动篡汉程序的曹操,并不真打算让自己女儿长久做皇后,或让自己外孙成为将来的大汉皇帝,所以也并没有对这几个皇子赶尽杀绝。
又过了一年,建安二十一年(216年)4月,曹操正式称魏王,把汉室最后一层“非刘不王”的遮羞布撕得粉碎,也是在同年杀掉了琅邪王刘熙(与皇子济阴王刘熙重名,非同一人;这个刘熙是前任琅邪王刘容之子),理由史册无载,亦可证明此时的刘姓诸侯王,只不过是任凭曹操宰割之物了。
四年后,曹操病死。曹丕即魏王、丞相位,正因其能力威望远不能与乃父相提并论,唯有尽快取得名正言顺的天子之位,才能号令举国,所以便紧锣密鼓加快了篡位进程。

早已无任何权力、形同玩偶的汉献帝刘协只能听任摆布,派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前后多次苦苦哀求让位给曹丕。曹丕也『连续推辞多次,最终因为刘协和众公卿大臣的坚持,乃从之。』汉朝灭亡,魏朝始建。

魏文帝:曹丕


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并赐给他可在山阳国封地内“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受诏不跪拜,祭祀宗庙如汉制”等优待,降封他四个儿子为列侯。
裴松之注引《献帝传》中详细记述了当时新旧两位皇帝接班仪式中,一众公卿大臣的种种表演,人人都在紧锣密鼓一本正经做戏,努力演出可以媲美上古尧舜禅代之风的美谈。好一出圆满成功年度古装大戏!
这其中唯一不和谐因素,恐怕就是同时兼有旧朝皇后和新朝帝女身份的曹节了。晋代司马彪《续汉书》和南朝范晔《后汉书》中,都记载了她在魏使入宫求收玺绶时,大怒不肯,最后无奈之下,掷玺痛哭“上天不会让你们长久的!”(【天不祚尔!】)哀伤之情,左右随侍者皆不忍看。

【献穆曹后,〔讳节〕,曹操之女也。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以玺绶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此玺。”】——司马彪《续汉书》(《太平御览》卷六八二,据书钞卷一三一补)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后在位七年。魏氏既立,以后为山阳公夫人。】——《后汉书·皇后纪》

在做了七年皇后之后,曹节被改封山阳公夫人,随刘协来到山阳国居住,以浊鹿城为都,经营他们的小小公国。

四年后,曹丕下令给妹妹汤沐邑五百户,又特封外甥女刘曼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五百户,大概是以此来表示对妹妹的安抚,和自己作为兄长的歉疚。

(ps:曹节入宫时,曹丕已26岁,两人当是兄妹无疑。曹丕登基后,未封赏刘协其他子女,却特别封刘协之女刘曼为长乐公主,自是此女流有曹氏血脉之故,理当是曹节姊妹所出。)
又过十年,刘协去世,被追谥孝献皇帝,以汉天子礼葬于禅陵。其孙刘康嗣位,75年后,刘康的孙子刘秋在五胡乱华的永嘉之乱中遇害。
刘协死后,曹节孤独地生活了二十余年,魏景元元年(260年)六月去世,被魏帝追谥为献穆皇后,和刘协合葬禅陵,葬仪皆如汉制。
【曹后掷玺】一事,千百年来皆被认为是这位皇后对汉朝心怀忠义的表现,甚至极端反曹的清代文人毛宗岗,也对此赞誉有加,称赞她的大义可与伏后董妃相比,因此在改编《三国演义》时,还特意依据《后汉书》,对罗贯中版本的相关细节做了修改,将曹后形象美化得凛然大义,这也成为广为大众所知的通行本《三国演义》之人物形象。

【曹氏大怒曰:“汝言吾兄为篡国之贼,汝高祖只是丰沛一嗜酒匹夫,无籍小辈,尚且劫夺秦朝天下。吾父扫清海内,吾兄累有大功,有何不可为帝?汝即位三十余年,若不得吾父兄,汝为韲粉矣!”言讫,便要上车出外。帝大惊,慌更衣出前殿。】——罗贯中版《三国演义》

【曹后大怒曰:“吾兄奈何为此乱逆之事耶!”言未已,只见曹洪、曹休带剑而入,请帝出殿。曹后大骂曰:“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言罢,痛哭入宫。左右侍者皆歔欷流涕。曹洪、曹休力请献帝出殿。帝被逼不过,只得更衣出前殿。】——毛宗岗版《三国演义》

司马光显然对此有不同意见,在《资治通鉴考异》中,便认为皇帝玺绶怎么可能在皇后处,定是和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在王莽易代时的掷玺之事搞混了。《三国志·文帝纪》中,确实也有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张音奉玺绶,请求禅位的记载,如此似乎更加证明了《后汉书》说法之枉:皇帝玺绶既然是汉献帝苦苦求着曹丕收下的,又哪用得着再去皇后那里收?

然则,如果换一个思路,史料记载中出现的“玺绶”,并非皇帝玺绶,而是皇后玺绶呢?1968年在咸阳市便出土了一枚西汉的“皇后之玺”,以和田羊脂白玉雕成,形状完全符合《汉旧仪》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

汉朝皇后玺



从曹丕和新建魏朝的角度,皇后玺绶当然是必须收回,并交由新任皇后的。可是对于已经做了快七年皇后的曹节而言,亲兄长不但剥夺了自己的皇后身份,使自己再也不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连这枚彰显自己过往辉煌地位的标识也要一并收走,又怎能不为之悲愤?
同样都是英雄盖世的魏武王所生骨血,只因男女之别,一个可以高居九重统御万民,另一个却只能从此和前朝废帝一起囚居于小小方寸之地,作为汉魏易代过程中的重要道具之一。从她的立场设身处地,确是不得不发泄的。
何况曹丕一心要效仿尧舜,成百上千公卿参与大戏都已经排演了数场,也绝不会因这小小不快,便如何过分为难自己亲妹子。
是以曹节的诅咒,当然可以按传统理解成对新生的大魏朝,也可以解释成对继承了这枚皇后玺印的魏朝皇后们。果然她们的遭遇,也大都令人唏嘘。
文昭甄皇后,被逼自尽;文德郭皇后,无子嗣,亦有史料称是被养子曹睿逼死;明悼毛皇后,无子嗣,后触怒明帝被赐死;
齐王曹芳的怀皇后甄氏早死,张皇后因受其父张缉事牵连,被权臣废掉;王皇后只当了几个月皇后,就和曹芳一起被废,迁居河内郡做实际上的囚徒了;
高贵乡公卞皇后,仅仅为皇后五年,丈夫曹髦被权臣当街弑杀,并且被废为庶人,她也一同被废;元帝卞皇后是曹髦卞皇后的堂姑,仅仅做了两年皇后,就随着魏朝的灭亡,而失去凤位了。
如果再算上曹丕被废弃的原配任氏,曹睿被废弃的原配虞氏,那么曹魏诸帝的元妻+诸后中,只有曹睿的明元郭皇后一人,做到了一生尊荣。
可是明元郭皇后并无子嗣傍身,而且为母家私利和权臣司马氏一次次做政治交易,(其叔父郭立,堂叔郭芝,堂兄弟郭德,郭建,皆为将军、校尉,并封列侯),并作为司马氏的最重要政治招牌,全面参与了司马氏的从高平陵之变一直到废黜高贵乡公的历次夺权阴谋;甚至可算是魏朝灭亡的主要帮凶之一。到她去世之时,魏朝大权尽落入司马氏之手,对此情形,郭皇后作为曾经河西大族的名门千金,因叛乱而亲族被杀、沦为俘酋送入皇宫的女奴,若理解成一个女子最痛快淋漓的复仇,颇快意否?
正恰恰和汉朝最后一任皇后曹节的诅咒,遥相呼应了。
其实曹节和伏后、董妃的情形,原是大不相同的。后两个女子仅是唯刘协而是从,为这个男子的抗争赌上了自己的性命、子嗣和家族,白白做了牺牲的可怜人。而她们的丈夫擦擦眼泪,便转身去迎纳仇人之女了。

刘协既不能安于做一个傀儡天子,定要谋杀曹操夺权,失败后却一次次将自己女人推出来顶缸,但求苟活一时,可有半点身为男人的担当?可有半点身为天子的胆气?其哀哀怨怨的「郗公,天下宁有是邪!」
对比曹髦的「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论风骨,相差何止百倍?
刘协配合曹丕去表演的那一幕幕天下为公的大戏,亲手替延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送终,甚至在史册中未留下半点不满记载,论胆气连曹节一个女人都不如。保住自己的皇位得一时是一时、退而次之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这个怯懦而自私的男人最在乎的。
曹节生为曹操之女,又怎么可能和伏、董二女一样,会期望这样的男人,能从自己英雄盖世的父亲手中去夺取权柄呢?
哪怕仅仅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也再没有比同时身兼为权臣之女身份,更幸福的皇后了。既然成了权臣家族和皇室直接联系的纽带,两方面自然都相当重视,寻常后宫争宠戏码实在不值一提。
家族的权势正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所谓万乘之尊的丈夫却也不得不在自己面前陪着小意讨好,能不能宠幸其他后宫还得全看自己的脸色,身为一个注定要被皇权、夫权同时压迫的古代女子,还有什么比这更满意的人生?
要知道即使是古代帝后中幸福指数无与伦比的明孝宗朱佑樘夫妇,其实也仅仅是朱佑樘为人好、对妻子纵容而已,张氏一族的荣宠皆他所赐,所以哪怕将张后一家碾为齑粉,对他而言同样也是动念之间、根本无需什么顾忌。——所以,一样也是伴君如伴虎,老虎再打盹也是老虎,不会真变成人畜无害的小花猫。
至于这个男人在朝政上说话算不算数,其实又关后宫中的皇后什么事了?
更何况刘协如果真能得偿所愿地击败曹氏家族,重得朝政大权,那么前提是他必然得到了一大群忠心于汉朝的大臣拥戴,而这些人又怎么可能容许自己的皇后是曹氏的余孽呢?
哪怕单单刘协自己和曹氏一门,那也是一个皇后、一个妃子,两个儿子、一个胎儿的血海深仇。想想从前的霍成君是什么下场,两汉历代那些母家被皇帝消灭,失去靠山的皇后、太后又是什么境遇,便该不寒而栗了。
一位古代母亲告诫自己女儿的话,「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真是蕴含了多少代女子的生存智慧和血泪教训呢。
当建安二十年,曹节成为大汉帝国皇后时,她心中所想,必也是不负老父和家族所托,将这个皇后之位、乃至眼前帝国这种曹氏霸府摄政、汉家礼仪天子的情形,尽可能维持得天长地久,可惜仅仅数年,美梦便破灭了。
原来自己仅仅是父兄前赴后继改朝换代过程中的一桩道具,价值已然用尽,再也没有明天可言,因而为之悲愤、痛哭,此情此感当然可以理解,却也并不必过于为古人掉泪。
单说她那两个姊妹曹宪和曹华,若不入宫,也必是无比尊贵的新朝公主,可以获得一桩相对美的满姻缘,如今却只能作为前朝废帝的妾侍去苟延余生,又情何以堪呢?
而被她们父亲“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丧失性命的千百万平民女子的身家性命,更只是无人在意的数字而已。这一切说到底,都不过是成就了一姓更替一姓的帝王业……
当然,若真以为末代君主刘协有何等过人的人格魅力,竟令仇家之女也背父弃族心向之,或以此作为大汉王朝何等人心所向的例证,就更是一点也不好笑的笑话了。
一切历史人物的所做作为,无非是基于自己的利益立场而已。甚至众多史家亦不能免俗。
最早记录下“曹后掷玺”一事的《续汉书》作者司马彪,本就是西晋王朝宗室,两晋史家从司马彪到习凿齿的治史主张,贬低魏,从来都是为了洗白晋。
如习凿齿鼓吹三国无正统,宣王祖上为东汉名臣,宣王又心存汉室,可谓于汉室有德,故晋朝可直接继承东汉。这样就把司马氏三祖那些篡魏史全洗白了。后世真将习凿齿当成了忠汉一党,以之为首倡“蜀汉正统论”的第一人,才是对史料的误读呢。
[棋中红钻1级]发帖数量≥10篇 [未点亮棋中黄钻]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未点亮棋中粉钻]贡献值数量<1点 [棋中彩钻1级]精华帖数量≥1篇
发帖
55
金币
-20
威望
2
贡献值
0
乐币
0
主题
16
只看该作者 二楼  发表于: 2017-10-20
深谋远虑,最后自刎也是他深谋远虑吗
快速回复

限56 字节
请不要在回贴只采用字母:“ PP、asdfhjkl、HAO、OK、ddddddd ......”。  请不要在回贴过于简单的内容:“不错、顶、支持、厉害、呵呵、靠、晕........”
 
验证问题: 本站网址是?不带http://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