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衡饮食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平衡饮食。所谓平衡饮食,有饮和食两大类。 1、“饮”的问题 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六种保健品:第一绿茶;第二红葡萄酒;第三豆浆;第四酸奶——你注意啦:人家不提牛奶;第五骨头汤;第六蘑菇汤。 为什么提蘑菇汤?因为蘑菇能提高免疫功能蘑菇汤能帮助提高免疫力,所以是保健品。 为什么提骨头汤?骨头汤里含一种延年益寿的胶质物质,所以世界各国都有骨头汤街,而中国没有。 为什么提酸奶?因为酸奶是维持菌群平衡的。所谓维持菌群平衡,是指让有益的细菌生长,而把有害的细菌消灭,所以吃酸奶可以少得病。 绿茶:在所有的饮料里,抗癌它是第一名。喝绿茶,能保护牙齿,还能使血管不容易破裂。 绿茶为什么有保健作用呢?原来绿茶里面含有茶多酚,而茶多酚是抗癌的。第二请注意,绿茶里含氟。这个氟有什么作用呢?氟不仅能坚固牙齿,还能预防虫牙,消灭菌斑。饭后3分钟,牙齿的菌斑就要出现。现在我们很多人牙齿不好,不但不拿茶水漱口,连白水都不漱,问题在哪里不知道。现在有人30岁就开始掉牙,50岁时牙就全掉了。第三,绿茶本身含茶单宁。茶单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 葡萄酒:能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所以,有钱的喝红葡萄酒,没钱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一样保健。 长寿,钱和权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懂得保健。 人体正常的内环境是弱碱性的,蔬菜和水果中有弱碱性物质。凡是发达国家、凡是健康水平高的国家,都是蔬菜和水果消耗量大的。你不会保健,就会点菜,没用。有人开玩笑,那些贪污犯不用枪毙,吃就把他吃死了,我看一点也不夸大。还有人跟我抬杠说:我还没解决温饱怎么办?有人跟我提到,保健要“有权才成”。我们知道,中国最有权的是皇帝,远的不说,就说清朝,有13个皇帝,同治19岁死的,顺治23岁,咸丰31岁,光绪38岁,但乾隆却活了89岁。乾隆特别会保健,在清朝皇帝里是长寿冠军。我们查了乾隆的资料,第一,他特别好运动;第二,他吃蒸发糕,粗细粮搭配;第三,他好旅游,最有名的就是下江南,所以他活了89岁。 2、“食”的问题 再说饮食的第二个问题———“食”的问题。大家知道,亚洲的食物金字塔最好。什么叫金字塔?就是以谷类、豆类、菜类为食的基础。 老玉米、荞麦、薯类、燕麦、小米,食疗重于药疗。 在国际会议上,从来不提大米、白面,也不提洋快餐。谷类里第一提的是老玉米,说它是“黄金作物”。我今年70多岁了,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嗓音洪亮、底气十足,而且脸上没有皱纹。什么原因?喝玉米粥喝的,信不信由你。你喝你的牛奶,我喝我的玉米粥,咱们看谁活得长。 谷类中第二提的是荞麦。为什么提荞麦?现在很多人都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荞麦恰恰是“三降”,它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谷类里第三要提的是白薯、红薯、山药和土豆等。为什么?原来它“三吸收”:吸收水分,吸收脂肪和糖类,吸收毒素。吸收水分,润滑肠道,不易得直肠癌、结肠癌;吸收脂肪和糖类,不易得糖尿病;吸收毒素,不易发生胃肠道炎症。 谷类里面还有燕麦,国外早就知道,中国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血压高,一定要吃燕麦,燕麦粥、燕麦片,因为它能降血脂、降血压。 最后要提的是小米。《本草纲目》已经说明白了,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有这么大好处你不吃! 大家要明白,食疗重于药疗,这是李时珍说的。所以李时珍写在《本草纲目》中的多是食物。我们为什么不拿食物解决问题,非得吃药?十药九毒,没听说拿药能保健的, 萝卜、南瓜、苦瓜、西红柿、大蒜、黑木耳和花粉,都是有益保健的食物。 下面,谈“谷、豆、菜”中的菜类。国际会议上第一个提的菜是胡萝卜。为什么提胡萝卜?我国《本草纲目》里说它是养眼蔬菜。晚上看不到东西,特别是夜盲症,吃了好。而且,长期吃胡萝卜不容易得感冒。 菜类中第二提的是南瓜。为什么提南瓜呢?它刺激β细胞,产生胰岛素。所以,常吃南瓜的人不易得糖尿病。还应该提苦瓜,它虽苦,但分泌类胰岛素物质,常吃苦瓜的人也不易得糖尿病。南瓜、苦瓜,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定要常吃。 国际会议上还提到番茄,就是西红柿。 大蒜,是抗癌之王。我刚一说大蒜怎么吃,有人就说:得加温吃。———你怎么什么都加温?我告诉大家,大蒜加温作用等于零! 黑木耳。黑木耳有什么作用呢?现在一到过年,心肌梗死的就比较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年纪小的只有30岁。为什么过年时心肌梗死就多?两个原因:一个是高凝体质血稠,就是脂肪高;另一个是因为过年时吃高凝食物特别多。 如果给你吃花生米,千万不要吃,实在要吃,把皮剥了吃。你看咱中国的花生米,如五香花生米、炒花生米、炸花生米,全都带皮。你到欧洲去看看,花生米没有带皮的,人家知道不要吃皮。有人说:“这皮不是有营养吗?”谁说的?我告诉大家,花生皮是提高血小板、止血用的,我们中老年人千万不要吃。 吃动物,动物越小越有营养价值。 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而吃两条腿的不如吃多条腿的。”这个概念在欧洲不一样。你参加宴会,假如有牛肉,又有猪肉,应该吃猪肉,牛肉的问题太多。第一有疯牛病,第二有口蹄疫,第三有不良胆固醇。如果有猪肉又有羊肉,吃羊肉;有羊肉又有鸡肉,吃鸡肉;有鸡又有鱼,吃鱼;有鱼又有虾,那就吃虾呀。这不是客气,动物越小蛋白越好,朴素的大众营养学就看动物的大小。国际会议上说,跳蚤的蛋白最好。跳蚤,别看它那么小,它可以跳1米多高,你信不信?如果把它放大到人那么大,它还不跳到月球上去?所以,有几个美国医生在琢磨怎么吃跳蚤呢。 现在 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大家多吃鸡和鱼。那为什么不提虾呢?不是不提,而是虾太贵了,不容易普及。如果有虾,还是吃虾好。我现在掌握这样一个原则:要是有个原则:要是有虾,我就吃两口虾,这两口比你一肚子牛肉的蛋白都要多。鱼容易普及,鱼肉蛋白1个小时就能吸收,吸收率为100%,而牛肉蛋白3个小时才吸收。 鱼,对老年人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特别合适。当然,虾比鱼还好。日本人寿命长,日本的长寿地区在海边,是吃鱼的地方。特别要吃小鱼、小虾,特别要吃全鱼(连头带尾),因为活性物质在小鱼和小虾的头部和腹部。你会不会买鱼买虾?要买就买小鱼小虾,而且吃全鱼全虾。这里头有学问。 还有一个吃的原则:吃东西要掌握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吃七成饱,一辈子不得胃病,吃八成饱最多了,若吃十成饱,那两成是多余的,是废物,没有用。所以,建议大家进食做到0.618黄金分割:副食6主食4;粗粮6细粮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