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青山超版给予评价,再此我把我整理的辩证治疗中风的方法发给大家,与大家共同探讨。
辨证论治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窝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至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病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剂:真方白丸子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10克、南星10克、白附子10克、天麻10克、全蝎10克、当归 1 5 克、白芍10克、鸡血藤10克、豨签草10克等。
2、风阳上扰证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歪眼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其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
病机概要:肝火偏盛,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物:天麻10克、钩藤10克、珍珠母、石决明、桑叶、菊花、黄芩、山栀、牛膝 15克等。
3、阴虚风动证
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指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病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剂:镇肝息风汤加减。
常用药物:白芍10克、天冬、玄参、枸杞子、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牛膝 15克、当归 1 5 克、天麻10克、钩藤等。
中腑脏
(一)闭证中风急性期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中风急性期一般分为闭证和脱证,闭证分为阳闭和阴闭两种。
阳闭:肝阳暴张,阳升风动。
1、痰热腑实证
症状: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牙关紧张闭,口噤不开,双手握固,肢体强痉,半身不遂,大小便闭,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动不安。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数或弦涩。
病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分析: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痰火上蒙清窍,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风火痰热内闭经络,故见面赤身热,口噤不开,喉中痰鸣,躁动不安,双手握固,肢体强痉,便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均为痰热郁闭之象。
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代表方剂:桃仁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10克、大黄10克、芒硝、枳实、陈胆星、黄芩、全瓜蒌、赤芍 6 克、牡丹皮 6 克、牛膝 15克等。
2、痰火瘀闭证
阴闭:痰浊阻络,蒙闭清窍。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突然昏仆,躁扰不宁,不省人事,牙关紧张闭,两手握固,肢体弱痉,面白唇黯,舌黯,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病机概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分析:痰湿偏盛,风夹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症;痰湿属阴,;痰湿阻滞阳气,舌黯;苔白腻,脉沉滑缓等均为痰湿内盛之象。
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剂:羚角钩藤汤加减。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丸以清心开窍。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物:羚羊角(或山羊角)30克、钩藤9g、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莲、菖蒲、郁金等。
痰浊瘀闭证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面白唇黯,故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病机概要: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代表方剂:涤痰汤加减。另可用苏合香丸。
常用药物:半夏10克、茯苓10克、橘红、竹茹、郁金、菖蒲、南星10克、天麻、钩藤、僵蚕 5 克等。
(二)脱证(阴竭阳亡)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病机概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代表方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册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物:人参15克、附子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山茱萸10克等。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病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剂:解语丹加减。
常用药物:天麻12克、南星10克、天竺黄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地龙 15克、僵 蚕5 克、全蝎5克、远志10克、菖蒲15 克、莶草10克、桑枝10克、鸡血藤10克、丹参30克、红花10克等。
气血络瘀证
症状:肢体偏枯不用,肢体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病机概要:气血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60克、桃仁 10克、红花10克、赤芍 6 克、归尾 5 克、川芎 10克、地龙 15克、怀牛膝 15克。
方解
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肝肾亏虚证
症状: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病机概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治法:滋养肝肾。代表方剂:左归丸合黄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干地黄25克、首乌15克、枸杞子12克、山萸肉10克、麦冬6 克、石斛10克、当归 1 5 克、鸡血藤10克等。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脑出血性中风(脑溢血)患者经过治疗,有一部分性命保住了,但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其是患者的手,总是象握拳似的掰都掰不开。通过按压患者的手指甲根,可以使手伸开,如果每天压一次,经过按压七、八次,即使恢复不到原来好手的程度,自由伸展是不成问题的。
具体的作法是:用两手的大拇指甲,按压患者的患侧手甲根。要求是必须压到指甲根上,不许压指甲肉上。位置找好了,轻轻的一使劲,患者的手指当时自己就伸开了,时间不要超过30秒,如果加上意念更好。施术者和患者都念“经络畅通,脑血管畅通”。按压的顺序是:先压中指和拇指甲根(一使劲手指就伸开了),再压食指和无名指甲根,最后重复压中指甲根配合小指甲根,前后压共三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