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一个在我曾感到飘洒着一丝古典气息的名字,是因为他在古文字、经学、诸子、佛学、哲学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故许寿裳不仅为其“写传”,且尊称他为“国学大师”,说其著述“精深独到,三百年来无第二人”(《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但许氏也说:“他又为革命之勋,惜世人多不明瞭”云。鲁迅是章太炎的学生,曾写《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说,“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学术史上还要大”,特别是他在逝世前两天,还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未完),这也成为他一生的最后一文。现在,当我读到《我的祖父章太炎》一书时,对此的认识确也更深刻了。
本书作者章念驰是一位严肃的社科工作者。三十年来,孜孜不倦,一直握着他那支穿透历史烟云的如椽大笔,书写着对祖父的思念仰慕,真实、详尽、严谨、质朴地再现了一位革命老人可敬的一生。这是一本研究章太炎思想最新成果的书。
如今后辈如我等,已很难想象百年前“如晦风雨”的中国的景象,那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人民无权而苦难的黑暗社会,多少先烈为探寻新途而浴血奋斗!年轻的章太炎怀抱救国之梦,是一位忧国忧民充满正义感的热血青年,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心潮难平,决心为救民水火而献身。为此,参加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革命。他和孙中山经人介绍在日本相识,彼此目标认识均一致,使他们一见如故,他们讨论的“排满大略”亦“极为相得”(冯自由《革命逸史》);后章太炎由日本流亡回国,即潜心写作《訄书》。此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理论方针等,使许多人读之精神为之一振。不久,章因在报上公开批评康有为的“中国不可革命论”以及痛骂光绪为“小丑”而遭到清政府逮捕,此即有名的“《苏报》案”,而这其实已是他一生中的第七次入狱了。他经人营救出狱后,仍追随孙中山办《民报》,为建立民国而摇旗呐喊,其革命热情不减而再次成为当局的“眼中钉”。他矢志不渝,继续投身革命洪流中去,由此获得“辛亥三杰”(另为孙中山、黄兴)之誉称。
一个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本书收入的有关章氏家训及遗嘱的文章,回答了这些问题。章太炎以做人应有的底线与本分操守原则,提出了为人应“立身第一,立德为先”。提出人品、人格的培养为人生第一要义,认为立业、立学、立言、立功等均在其次;他提倡“知耻、重厚、耿介、义信”;指出“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他特别关照子孙如留洋归国不得“傲诞”而忘我祖先,无视中华固有的文化传统;如当官,则应“清慎”;又提出为人应洁身自好,固守民族气节等等。这些主张集中反映出章太炎的守正律己,一身正气。他一生不尚奢华,俭朴自重,不近酒色。晚年,潜心学术,崇尚朴学,成就卓著。总之,他的高洁情怀与艰苦治学的精神,值得吾人敬崇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