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社区服务 每日签到 会员排行 网站地图
  • 3694阅读
  • 1回复

珍贵象棋史料陇上学人文存王和生卷正式出版发行

楼层直达
级别: 首席版主
[棋中红钻4级]发帖数量≥1000篇 [棋中黄钻6级]金币数量≥20000枚 [棋中蓝钻1级]乐币数量≥10枚 [棋中粉钻1级]贡献值数量≥1点 [棋中彩钻1级]精华帖数量≥1篇
发帖
1824
金币
29812
威望
6
贡献值
1
乐币
28
主题
1202

— 本帖被 北方棋艺 执行提前操作(2014-07-04) —
陇上学人文存《王和生卷》正式出版发行
      由甘肃棋坛巨擘王和生原著,我的至诚棋友甘肃知名象棋工作者李双胜先生编选的陇上学人文存《王和生卷》,近日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50万字,554页,大32开,硬精装,
    文存共有《传彭集》、《象棋随记》、《环彭棋话》、《彭高棋弈棋心得》、《西北棋圣彭述圣遗局》、《王和生排局遗局》、《王和生诗词选》等几大部分,全面展示了一代棋王的精湛棋艺,也为甘肃棋坛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一、 总序二、 编选者言
三、 传彭集
1. 新序
2. 旧序
3. 夙枰类(上)
4. 夙枰类(下)
5. 残阵类
6. 近局类
四、 象棋随记
1. 排局评注
2. 实战对局评注
3. 残局评注
4. 漫评类(附:林幼如的两份信)
五、 环彭棋话
六、 彭高棋弈棋心得
七、 西北棋圣彭述圣遗局
八、 王和生排局遗局选
1. 一般排局
2. 七子谱
3. 字型局(前、后、数字)
4. 趣味排局
九、 王和生诗词选
1. 南山诗稿
2. 东山十日诗
----------------------------------------------------------------------------------------------------------------------------------------------------------------------------

《编选前言》节选
王和生(1903-1989),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人,生于安徽泰和县,故名毓泰,表字和生,1916年考入清华园旧制中等科,17岁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部,1922 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因父丧无力留美,转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体育系,1924年毕业,因母丧返兰。1925年任甘肃邮局秘书室秘书,担任《通俗日报》选译工作,并帮办洋文公事。1926年至1929年任甘肃省立一中、一农、一工、一师及甘大、甘院、兰大英文教员,兼任电校传习所英文教员。1931-1932年应聘至西宁,任青海农校、师校教员(英文及体育)兼电校英文教员。1933年回兰任一中、兰大英文教员,兼体育主任。1937年欲赴京,阻于银川(因抗日军兴),任宁中、贺中英文体育教员达七年之久。1944年元月返兰再入邮局,兰州解放后被留用,任邮电管理局供应科科员,1957年由甘肃省人委抽调为交际处英文翻译,1958年调文史馆,1963年聘为馆员。1970年2月底被迁回原籍皋兰县长川村,1979年落实政策,回兰为甘肃省文史馆员。1989年病逝于兰州,享年87岁。
王和生一生以英语和体育教学为主,可谓甘肃英语和体育教学的拓荒者。但其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诗词创作、棋艺研究、戏剧创排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不过,最使其广受赞誉并闻名于世的,是在象棋艺术方面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他为西北棋圣、大国手彭述圣编写的《传彭集》,在《象棋月刊》刊载部分章节后,在全国棋界影响巨大,索求者甚众,然因未能全部发表,棋坛人士多以未睹全豹为憾。本书编选时,以王和生先生创作的《传彭集》、《象棋随记》及各种排局作品为重点,兼顾诗词创作等各个方面,以展现王老在多个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一、
王和生祖籍山东桓台(原新城县),官宦世家,八百年前(宋朝),其先祖王升公宦游来兰,落户于皋兰县长川村,从此以皋兰为籍。其父王树中,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三甲七十三名进士,即授安徽泰和县(两任),后擢升亳州、颖州府,极饶政声,深受百姓拥戴,被誉为“王青天”,当地还立有巨碑留芳后世。民国初,王树中由皖返甘任甘肃督军参谋长兼省教育会会长等职。
1903年,王树中在安徽泰和县任知县期间,随任的姨太太所生一子,按家族辈份“树、毓、锡、履”的辈序排列,取名王毓泰,表字和生,以纪念在泰和出生,后以字行。王和生排行第三(老大、老二皆为大太太所生),三岁时随母返回皋兰长川村,故自幼由母亲训诲。其母宋氏乃四川人氏,博学多才,长于诗文,在慈母的循循善诱下,敏逾常儿的王和生,六岁即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和四书。因基础扎实,故入学后接连跃级。七岁上初小,十岁在兰州市贤候街两湖小学(前身是两湖会馆)读书。十二岁考入兰州一中,十四岁即以全省榜首的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学堂(qinhua college)外语科和留美班,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同班。临行前,父亲教之曰:“躐等而进,大非求学所宜,今后应勤勉有加。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汝今去北平虽说有方,可一旦毕业留洋,则远矣,今值我病,日后未必生逢。切记吾嘱:一不得求官,妄图富贵;二不可忘本,须时常赴乡拜望亲长。”和生遵嘱而别。但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辞行竟是父子永诀,故将父嘱视为律条,以致影响一生。

。。。。。。。。。。。。。。。。。。。。
三、
然而,王和生最拿手、最酷爱、让他享誉中外的,还是几乎陪伴了大半辈子的象棋这门国粹。
王和生十二三岁的时候才学着下棋,在桥门街(今中山路)粮店曾和张子贞老先生(高小学校长兼教员)下棋,以大豆为输赢,让老先生教他下棋。不久张子贞下不过了,笑着说:“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你这孩子就是机灵。”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每星期六下午有一小时的自由活动在游艺室(即似俱乐部)下象棋,但下不过很多同学,有些好胜而骄傲的同学,小看王和生,甚至说他是“低能儿”,说下象棋是文明玩意,耻笑西北人只会动野蛮动武而不会下棋。王和生既羞又恨,一日去杨梅竹斜街旧报摊上买到一本《橘中秘》棋谱,潜心钻研,后参加全校象棋赛,竟然获得冠军,同学们再不敢轻视了。1922年,王和生转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专修体育,课余常到鼓楼南北门桥茶馆和金陵神学校长李厚甫,山东齐鲁大学数学教授冷先生及象棋名手万启有等人对棋,水平尤见提高。除较李校长和夫子庙街小漆匠(都是全城无敌的高手)二人略逊一筹外,与万启有互有胜负在伯仲之间,于是踌躇满志,自以为高。1925年回兰住安定门上沟杏花村,课余到安定门局卡和卡子里较年老的人下棋,他们均非对手。一日遇见彭述圣高棋,王和生以为看过不少棋谱,自鸣得意,不料屡战屡败,遂心悦诚服。此次交手,促成了两人长达四十年的鞋脚之情,也为甘肃棋坛写就一段佳话。当时彭述圣已年近花甲,较王和生年长29岁。直到1930年,才能与之对平手棋,但还是略逊一筹。1930年,王和生购得谢侠逊编的《象棋谱大全》全套三集共12本,彭看过后萌生远征的念头,毅然要先去北京,再至上海,以会全国棋友。彭高棋的想法得到王和生的支持,筹集资金资助,并印有“象棋知家”名片。彭高棋从北路乘筏沿黄河北上,到京后两年(跨越两年,实只有一年时间)期间,大战各路高手,无人能胜过他。
1947年春夏之交,张治中将军派随军晏庶候邀请彭述圣,由王和生陪同到长官公署和张长官对弈三局,平分秋色。次日《西北日报》登载和平将军和彭国手下了平棋的消息;1951年秋,甘肃省长邓宝珊派交际处处长王仈林到象棋研究室(今工人文化俱乐部东楼),请王和生陪同彭高棋去邓家花园与青海省长赵寿山下棋,让先对了两局,也是平分秋色。邓嘱王仈林用车送回彭高棋,留王和生座谈,问及彭的家庭及生活等情况。王和生说,生在旧社会的棋人多穷困潦倒,难以维生,彭亦不例外。不久邓省长就下聘书请彭任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又聘为省政协委员。1953年朝鲜访华代表团来兰,邓省长又邀约王和生陪同彭述圣高棋去五泉山和访华团相见,介绍和团长尹思宇对局。尹团长婉谢说他国的象棋脱胎于中国象棋,但走法大不相同,且他不善此道,请王和生和彭对了两盘,王一负一和。1956年6月,陈毅率中央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后经过兰州,一天他兴趣盎然地登临兴隆山游览,邓宝珊省长、陆为公秘书长深知陈总的雅好,便邀请彭述圣一同登山和陈毅下棋。首局彭负,二局彭胜,三局握手言和。弈毕陈毅请彭高棋共进午餐,连连称赞彭高棋的棋艺。陈毅得知为彭高棋撰写《传彭集》的王和生尚在距兰州几百公里的甘谷邮电局工作时,随即面谕邓省长将王和生调回兰州,彭为之感动。王和生回兰后,工作之余,经常组织象棋活动,积极倡导群众性象棋活动,不断为报刊撰写棋稿和热心扶掖后进;还曾多次率领我省象棋队外出访问比赛及参与全国象棋赛裁判工作;特别是在隍庙(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成立《象棋研究室》,不断重视总结、继承和发展彭高棋一生的实战经验并升华为理论。
王和生在棋艺上熟读古谱,身手不凡,被誉为彭高棋门下第一人,即使夺取全国第六名的武延福,亦略逊一筹。解放前,王和生曾主编兰州《拓报》棋栏,解放后又受聘《象棋月刊》名誉顾问,兰州市棋协主席。八十年代初,省棋类协会成立,王和生被聘为顾问,被国家体委评为象棋荣誉裁判。
王和生不仅棋艺高超,对排局也造诣甚深,历年来积其心得创作各类排局达千局以上,其中以字形局最多,实是匠心独运,别具风格,而且不乏精妙佳构,弥足珍贵!他在完成《传彭集》上、下集的基础上,还编著有《适情新诠》、《象棋随记》等等。但是,除极少数作品散见于各种棋刊、棋谱上,以及棋友间相互珍藏以外,大多数未公开发表或正式出版,诚属憾事!
王老为人胸怀坦荡,视名利似浮云粪土。十年动乱时期,多才多艺且社会关系复杂的王和生命运多舛,被迫迁居农村原籍----皋兰县水阜公社长川大队,过起了隐居式生活。尽管境遇十分艰困,仍致力于象棋排局创作,近千局《字形排局》就是在炕头上完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落实政策由农村返回兰州,他仍不辞辛劳奋力写作。1984年,八十二岁高龄的王和生,将其象棋创作的部分,分类整理,命名为《四化象艺分部集》,计分部为:1、传彭部;2、随笔部;3、七子部;4、字形部;5、荟萃部(亦称集锦部,为见善即收的名家之作)。其中以字形部数量最多,五部合计约五十万字。当年,王和生向老朋友、著名藏谱家、高级工程师瞿新范表达了两点愿望:一是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对旧著进行整理修订,争取早日出版问世;二是近年内争取出访京沪等地,会晤神交多年的棋界诸友,共同促进棋坛兴旺。但是,由于王老年迈多病而经常卧床,欲求独力完成近百万字的巨著,以及出远门作长途跋涉,显然已力不从心了。1989年12月9日,王老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7岁。全国棋界同仁闻讯,无不为之沉痛悼念,国家体委追认他为国家级象棋荣誉裁判。

四、
王和生先生去世后,其子女将先生遗著妥为保管,曾经联系四川蜀蓉棋艺出版社,因故未能出版。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王和生的老友瞿新范先生依据王和生遗著《环彭棋话》,撰写了《彭高棋传》(又名《西北棋圣彭述圣》),先后在《甘肃日报》、广东《象棋报》、《棋海新友》等部分报刊连载,并印成单行本,广为流传,在国内外棋坛引起轰动,形成了一股彭高棋热。王和生与彭高棋合作整理的《传彭集》,也被国内外棋友所关注,皆想一睹为快。然而,由于解放初期生活紧迫、物资匮乏,王和生先生将《传彭集》等作品写于不同的纸张,甚至在旧印刷品的背面进行撰写、誊抄,而且原作几易其稿,钢笔、毛笔、铅笔、圆珠笔多管齐下,字体忽大忽小,颜色深浅不一;横排、竖排兼而有之;加之年代久远,纸质脆弱、字迹模糊,整理极其困难。
笔者于2010年初动手,历时三年进行校勘整理,同时将一千多局排局和数百首诗词一并辑录入选。编排顺序和文字方面,除明显的错误予以修改之外,一般忠于原著,未作改动,以存其真。
特别感动的是,王和生的生前好友瞿新范先生,在王老去世后,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于1992年主动承担了王和生遗局的筛选校对工作,为本书顺利出版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王和生远在台湾的侄子王锡大,八个子女:锡贞、锡山、锡明、锡兰、锡梅、锡平、锡安、锡庚等在资料整理提供方面给予不少便利。另外,王和生先生的另一忘年交、甘肃棋院院长、国际级象棋裁判韩宽先生在此书整理出版之际,给予指导,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右为编者李双胜先生




陇上学人文存《王和生卷》_价格:60.00_社会文化__网上书店网站_孔夫子旧书网
http://book.kongfz.com/51130/178246722/
级别: 上等兵
[未点亮棋中红钻]发帖数量<10篇 [未点亮棋中黄钻]金币数量<100枚 [未点亮棋中蓝钻]乐币数量<10枚 [未点亮棋中粉钻]贡献值数量<1点 [未点亮棋中彩钻]精华帖数量<1篇
发帖
8
金币
6
威望
0
贡献值
0
乐币
0
主题
0
只看该作者 一楼  发表于: 2015-11-27
修身高翻领绞花针织套头打底衫
【品质保证】时尚的绞花设计,超显身材,让你在冬天里摆脱臃肿的穿着,经典的圆领设计,简约大方,显得颈部更加修长,极简的竖条纹路,领口和身体是一体而成的,没有任何多余的设计,弹性极佳,舒适亲肤,不紧绷不松垮,彻底摆脱传统高领的束缚!!!

公司免费电话:400-723-9876

网上地址 www.oemrh.com

江阴市润弘针织有限公司

地址:江阴市祝塘镇新达路2

    [O][size=12px]货号:[size=12px]YDL 150020-2[N][size=12px]品牌:伊德利[G][size=12px]厚薄:常规[M][size=12px]图案:纯色[L][size=12px]成分含量:301(含)[P][size=12px]服装版型:常规毛线[K][size=12px]流行元素/工艺:提花[E][size=12px]衣长:常规[P][size=12px]衣门襟:套头[B][size=12px]袖型:常规[C][size=12px]袖长:常规[B][size=12px]面料:丝光羊毛[N][size=12px]领型:高领[A][size=12px]主图来源:模特专拍图[U][size=12px]功能性:吸湿排汗[I][size=12px]款式:套头[U][size=12px]风格:通勤
快速回复

限56 字节
请不要在回贴只采用字母:“ PP、asdfhjkl、HAO、OK、ddddddd ......”。  请不要在回贴过于简单的内容:“不错、顶、支持、厉害、呵呵、靠、晕........”
 
验证问题: 我们的论坛名字是?
上一个 下一个